|
|
|
章
发表于: 2015-4-17 11:00:29 |
| 第 723
条留言 |
 |
[原创] 福建龙岩的有没有:丙,朋,建..的字辈 分,麻烦告之
|
|
|
 |
|
|
|
|
章黎明
发表于: 2015-4-3 17:07:21 |
| 第 722
条留言 |
 |
[求助] 河南项城章姓源自哪里 【章庆伟回复】:我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先祖章箴, 会稽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寄籍虞城。我也在找源头 [2015-4-11 20:50:03]
|
|
|
 |
|
|
|
|
章信哆
发表于: 2014-12-9 23:08:08 |
| 第 721
条留言 |
 |
[原创] 章辟之,死于潮州海阳县尉任上,家人扶柩归葬,事见《冈山集》 【章信哆回复】:改正:章辟之,莆田人,隆兴元年进士,海阳令,有传[2014-12-11 23:30:23] 【章保能回复】:我这边查不到《岗山集》,哆宗亲就辛苦下哦。[2014-12-15 22:54:34] 【章信哆回复】:☆ 【原题】:哭故人(曹十九秘校叔明)海阳四十弟自潮州送归柩未有哭诗故人於海阳为甥舅也沉吟感涕因并以吊之二首泪眼才乾更哭君,残阳破寺起愁云。 故人海上能多少,已见江南有两坟。 海阳天外已伤怀,白水墙头转自哀。 却是人生难得好,两年只见哭声来。 哭故人海阳四十弟自潮州送归 [2014-12-16 0:35:54] 【章信哆回复】:诗中四十弟即指章辟之另:查《冈山集》目录,中无文,仅诗而已,章辟之传不在其列,请查《广东通志》[2014-12-16 0:39:41] 【章保能回复】:是不是曹十九秘校叔明与章辟之是甥舅关系?[2014-12-16 13:54:44] 【章保能回复】:寄表弟章由之为理曲堆屋庐 苦来为客竟何为,宅舍荒村谁与治。 别墅虽无辋川画,生涯堪入杜陵诗。 身如燕子年年去,家似渔舟处处移。 丹井西头曲堆下,更烦岁晚定疎篱。 目前谱牒没有发现章由之的记载。从诗中可了解到章 由之建屋之前无固定居所。[2014-12-16 14:04:37] 【章保能回复】:另外,章39(应该不是章辟之行40,林亦之是不会搞错的),章徽两人不知哪里的谱牒有记载。应该与林亦之均属表兄弟关系。林亦之是福建清江人,1136——1185年,跟范仲淹很熟悉。[2014-12-16 14:18:03] 【章保能回复】:另有记载,章辟之,字道辩,行1.[2014-12-16 14:20:36] 【章义猛回复】:查《莆田县志》,隆兴元年,莆田县没有章姓人中进士。但嘉定四年进士表中,章京榜上有名。[2014-12-16 23:13:36] 【章义猛回复】:再查《海阳县志》职官表,宋令及主簿共记载有六人,无章姓人,其中,林洵美,福建莆田人,进士。人物列传表中,宋代也没有章姓人入传。[2014-12-18 13:32:18] 【章信哆回复】:《永乐大典》今只存副本约为原书的4%,其中潮郡 《三阳图志》幸存。今之海阳不隶潮州,而属山东。 古本潮州县志都有章姓履任,包括《海阳县志》。饶 宗熙《潮州志》收录较多,仍不全。[2014-12-22 20:16:31] 【章义猛回复】:更正:《海阳县志》卷九职官表一,记载宋令有十四人,分别是:欧阳景、陈坦、林洵美、诸葛直卿、陈康年、毕君卿、方时、赵师睿、朱泳、郭邦伟、陈纯仁、王衡翁、张焕、陈颖,主簿一人:黄申孙。此为广东省光绪版《海阳县志》[2014-12-23 9:45:13] 【章保能回复】:三公仁燧公派章辟之,莆田人,隆兴元年(1163) 进士,及公8世。 四公仁嵩长子文竦公长子承训公长子克忠公五子章 诉字天和及公8世,《建宁府志·选举表》庆历六年 丙戌1046年进士,其长子章衡及公9世嘉佑丁酉1057 年状元,元符元年1098年八月癸巳卒,享年73,其 长子章懿文及公10世大观四年1110年知华亭县。 相同代次相差一百余年,是“隆兴元年”吗?会不 会“乾兴元年”?[2015-3-15 10:16:08] 【章义猛回复】:查《福建通志 选举志》,乾道二年萧国梁榜福清县进士名单中有叫章次郇的,就是章辟之。林亦之《網山集.卷四.海阳尉章府君墓志》有如下记载:“县之东郭二十里有水汉漫百年无禄仕者隆兴改元粤有二人擢进士第又三年丙戌曲江题名同时五人于是衣冠知有此土欸潮州海阳县尉于五人者年才二十一………………辟之二十六而卒无子……从父之兄次(分字加挂耳旁)无以慰其母所产唯一子曰印醜……为之后……"。[2015-3-15 20:19:57] 【章义猛回复】:隆兴元年为1163年,又三年为1166年,即为乾道二年。[2015-3-15 20:25:36] 【章义猛回复】:另外根据《網山集》记载可知,章由之为三十九弟,字次邠。还有一个章徽之,字次邴。这样,四十弟章辟之的字为次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2015-3-15 20:34:11] 【章义猛回复】:乾隆版《福清县志 选举志》载:乾道二年萧国梁榜,章次郇,弼之,海阳尉。[2015-3-15 22:50:16] 【章义猛回复】:更正,海阳尉应为潮阳尉。[2015-3-15 22:53:23] 【章信哆回复】:1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可以寄籍外地,在原来户籍所在 地会找不到考生姓名。 2,隆兴元年进士表中的“林光祖”出错,是林光 朝,莆田人,名重一时,是林亦之先生。 3,进士试三年一次,乾道二年正好是隆兴元年的下 一届,章次郇不是辟之。 4, 乾隆版《福清县志 选举志》载:乾道二年萧国 梁榜,章次郇,弼之,潮阳尉是属于记载错误。莆 田属南安郡,章氏郡望之一,据旧谱记载,南安在 章氏入浦城之前有祖祠、祖坟,至明代尚在。 [2015-3-16 21:55:11] 【章信哆回复】:1,诸多旧谱均称得象、仔钧世居泉州(或南安,) 莆田属南安郡,章氏郡望之一,如何确定辟之是仁 燧公派呢?及公8世,也即钧公五世,钧公生于868 年,辟之1163年进士,约二十多岁。去钧公270年历 五世,平均每世50年有余。辟之与章资(仁燧次子 文济公次子覃公三子,字子初及公7世,天圣庚午 1030年进士),直系在五服之内,生卒时间上相去 百余年于生理不合。章资是及公7世,与其高祖仁燧 (燧与郁兄弟,郁公生于904年,生年可作比较) 四 代人100至百余年则合理。怀疑旧谱对辟之渊源世系 有串合。 2,章衡与得象是叔侄辈,象是仔钧玄孙即第四世, 那么章衡应第五世即及公七世。章衡生卒:1025 年-1099年,按仔钧生于868年,其传衍合理,可以 参考。 3,及公7世岵,字邦贤,一字伯望,元丰间(1078~ 1085)知苏州府事,封河间县开国伯护军使、赐紫金 鱼袋知苏州,时年已73岁,《建宁府志》记其宝元 戊寅1038年进士,1085知苏州府事,终年73岁,约 生于1015左右。比较合理,而立之年能获得进士已 属早慧,1008年进土 ,就是说已经老大的人了,七 十岁致仕,也活不到到1085年,如何能够视事,还 如何知苏州府事呢?旧谱记其祥符戊申1008年进土 绝对是错误的。 4,仁郁生于904年,与其直传后嗣(有记录者)在记 载上符合,后于仁郁的众多兄弟生年均在904年之 后,可见,很多历史都是凭空捏造的,都与浦城无 关。 [2015-3-16 22:02:20] 【章义猛回复】:我重新仔仔细细地将《海阳尉章府君墓志》看了一边,其中有一句为“次郇所不忍为也”,由此可判断,章次郇为章辟之无疑。 [2015-3-16 23:20:39] 【章信哆回复】:原来家族网上已有文章了。义猛所言正确。它是以隆 兴改元之后算起,初二人,三年后又五人,共七人中 进士,辟之是后五人中之一。知海阳无误。潮阳代指 潮州,如韩愈、杨万里诗中即称潮阳,实指潮州。[2015-3-19 0:10:12] 【章保能回复】:寿发先生编辑的仁燧公挂图里章辟之是及公八世。看来章辟之的世系应该靠后到及公10左右。[2015-3-21 1:49:30] 【章保能回复】: 两位仁兄辛苦!下面再添一问,请教了! 仁坦公之子文夐公一支,本支目前有三种资料: ①章文夐,行三十一,仁垣(坦)十子。仕南唐 (937年-975年)信州(今江西上饶)贵溪县尉,因迁 江西贵溪,为贵溪尉村祖。生二子:贵、尉。—— 摘自网络《章姓历史源流》苍南藻溪章氏宗亲联谊 会新浪博客 ②章文夐,行四,仁垣(坦)三子。仕南唐信州 (今江西上饶)贵溪县尉。因迁江西贵溪,为贵溪尉 村祖。生子:贵、输;世系图中为:输、正臣—— 章氏家族网 ③章文夐,生子:输。——摘自《德庆初编》 综上,章文夐可能生子四:贵、输、尉、正臣, 他们都应该居住贵溪尉村(经了解,现在贵溪境内 没有叫尉村的村庄),其中章正臣“字佛德,配张 氏”(摘自章寿发整理的《章氏会谱德庆初编卷之 六》,且文夐公是第十子),章正臣之子章仅,配 黄氏,子三。章仅次子章滨,子五,余无考;章仅 三子章贯之,孙章永龄,苏州祖,这一支的谱有没 有“蛛丝马迹”可循?[2015-3-21 3:07:16] 【章信哆回复】:章文夐仕南唐(937年-975年)信州(今江西上饶)贵溪 县尉,因迁江西贵溪,为贵溪尉村祖。这是五代时外 迁记载之较早者。宋状元陈亮为侍郎章服所作行状一 文,称侍郎先祖闽之浦城人,自五代时避乱入婺源, 后徙永康。至若章文夐与服之先祖究同宗源与否,或 有串合,可资探讨。[2015-3-21 21:14:15]
|
|
|
 |
|
|
|
|
章庆伟
发表于: 2015-4-10 23:31:54 |
| 第 720
条留言 |
 |
[求助] 你好: 我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先祖章箴, 会稽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寄籍虞城,想 找找章箴家谱,把我庄上三四十章氏宗亲 加入族谱,谢谢!
|
|
|
 |
|
|
|
|
章
发表于: 2015-3-31 16:34:10 |
| 第 719
条留言 |
 |
[灌水] 请问下家里面的字辈分有没有:柄、朋、 建、柏,好像都是以树木的名称作为字辈 分的
|
|
|
 |
|
|
|
|
周占东
发表于: 2015-3-31 14:57:00 |
| 第 718
条留言 |
 |
[灌水] 刚路过咱的网站,做得很漂亮,祝福越来 越好。
|
|
|
 |
|
|
|
|
章信哆
发表于: 2015-3-21 20:45:18 |
| 第 717
条留言 |
 |
[原创] 请问:这里有广西钦州琼公系的宗亲吗? 我需要一本贵系家谱,如果有备存,请问 能否惠赠一本?或将各修序文复印寄赠。 叩首! 【章信哆回复】:请问:这里有广西钦州琼公系的宗亲吗? 我需要一本贵系家谱,如果有备存,请问 能否惠赠一本?或将各修序文复印寄赠。 叩首![2015-3-25 23:32:55]
|
|
|
 |
|
|
|
|
章萃孝
发表于: 2015-3-23 12:55:25 |
| 第 716
条留言 |
 |
[灌水] 宗亲信唆先生、您“够朋友"了吧、您已知 埭头安稳公是十九世、何必把近代十九世 安稳公的名字提出来给我较对明成化时代 的、、、、、、。那那您是是真真正的“乃 波朋友”了、够朋友啰。再见! 【章萃孝回复】:对不起、打错一个字、“信唆先生”应为信哆先 生、先生对不起了。[2015-3-23 13:20:27] 【章信哆回复】:""已知 埭头安稳公是十九世、何必把近代十九世 安稳公的名字提出来给我较对明成化时代 的、"、这是研究出来,前年应南澳宗亲之请,然后 有发一篇在家族网上。现在还在研究,不是已知。 但你这么口气我都不知是福时祸? 28号广东会长要到埭头。 我自己还忙不过来。因为电脑连手机,在手机编辑 日记,接了一个电话,全乱了,电脑上的日记成了 手机版。[2015-3-25 14:24:04] 【章萃孝回复】:宗亲信哆先生、我上节讲的是笑话、听您一 说、现已理解、祝你长福!谢谢![2015-3-25 19:34:25]
|
|
|
 |
|
|
|
|
章萃孝
发表于: 2015-2-8 13:32:59 |
| 第 715
条留言 |
 |
[求助] 宗亲寿发先生您好、请问清雍正时、“州司马制臺”、是属什么官?。谢谢、 【章寿发回复】:古代总督称为“制军”、“制台”,正二品。总督一般管辖两至三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可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职衔。兵部尚书又称大司马,从一品,兵部侍郎为正二品。这里将司马和制台放在一起,我的理解可能是兵部尚书兼职地方州的总督,或者是任职地方州总督但官品与正二品的兵部侍郎相同。因为清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可分为省、府(州、厅)、县三级,而总督又管辖两至三省,但这里却只管辖一个州,所以可能是官职不高,却官品很高。[2015-2-8 15:47:10] 【章萃孝回复】:宗亲寿发先生您好,原谱文是这样:“九世长房伯祖碧江公派;碧江.讳朝賡.字怀基.又号夔斋,凤山长子,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雍正乙卯岁贡生,被选任州司马制台。乾隆元年转恩贡生,孔公知此官将裁为改儒学,授高州府电白县教谕,伯祖资性聪敏好学不倦至老,猶然经书诗文皆经手评批注善于引导后学一时文士多出其门。纂修海陆两县县志,著有丰志要义《葉蘆溪》为序行及学庸书说《還古斋》文集,碧江外稿手辑诗《萃雅》等编。卒于乾隆二十七年,享年八十六岁,。(卒月.日已省列)。现今代、汕尾市海陆丰九龙山“凤翔观”有机茶场录用了我们九世伯祖朝賡公于清时代所作的词三首、叫做巜虎山竹枝词》:〈一〉带雾披云尽日耕、归来少妇把樽倾。生姜苦笋山中味、还有新锄黄芋羹。〈二〉重关复嶂路萦回、绕树烟云扫不开、手执竹筐踏歌至、家家皆为采茶来。〈三〉试汲清泉煮嫩芽、清香隐约细如花、九龙峰山多灵草、不及虎山第一茶。(注:此三首词由汉文宗亲从凤翔网上搜出、以表感谢、)。[2015-2-8 22:54:00] 【章寿发回复】:古代,兵部尚书称大司马,从一品,兵部侍郎则称少司马,正二品,所以司马一职官品极高。至隋时,废除司马官职,而唐又于每州置司马,但官品不高,仅正五品,相当于同知,即今天的副市长。故明清以后称州(府)同知为司马。 制台是明清时期对总督的敬称。从清代起,总督正式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两三省。也另设专管某一事务的总督,即总管,如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原谱文提到的朝賡公,贡士登第,被选任州司马制台。应为州同知,但未指明这个制台是总管什么的。我的理解是,可能该州缺知州,任命朝賡公为同知,总管全州的军政事务,按今天的话说,即常务副市长。后来授高州府电白县教谕,就是电白县教育局局长。[2015-2-9 12:29:01] 【章萃孝跟帖】:九世伯祖朝賡公、于清朝雍正时代亲手创作与书写有对联于祖祠堂大厅两则壁上、笔迹至今还在、对联是:由达闽而潮丰渉水登山难经沐雨櫛风恒以诗书为世泽。衍云礽之统绪木常守分无论黄童白叟惟将忠厚绍家声。落款是:九世孙朝赓具。[2015-2-9 22:57:29] 【章积顺跟帖】:朝赓次子、梅岩、讳克轩、字眉坤、乾隆丙寅科岁贡生、壬午被选授遂溪县儒学、丁卯艱補授嘉应州.镇平县训导、居官爱士子凡丁银事分文不受。乾隆辛卯年九月初八日卒于镇平县任期中、嚢橐萧然镇平县绅士捐题致祭并赠路费、众多文士哀送十里才返、靈輀十月十一日抵乡里。[2015-2-11 14:49:46] 【章萃孝跟帖】:朝赓公第三代长孙、天秀.讳夢芝、郡庠生。第四代长孙、运綱.讳正文、邑庠生。九世伯祖朝赓公后裔、谱中计有五代、从道光十一年修谱时间内于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此三代人口有男丁三十之多、由于道光十一年之后再没有人接手补记续写族谱、现不知他们的去向、赤坎章与下围村都查无朝赓公后裔的下落。[2015-2-11 21:37:36] 【章信哆回复】:州分直隶州和散州,长官称知州,州同是知州的副职,又称同知、腻守,第二把手之意,相当现在地级市的副市长或副书记。唐一州之长称刺史,司马是州长属官。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治所在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江州司马六品衔,落泊之叹。至清代,地方行政机构分为省、府(州)县三级。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总督,又称“制”。 府一级长官称太守。又在行省与 府、直隶州厅之间置道,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称道台,无制台、司马之称。知州为大,次同知,司马则是闲职,而制台更是省级最高长官,“州司马制台”,正辅都不是,可说是语焉不详,古人掉书袋之语。大抵之意为州辅,而不明或掩盖其具体掌执。“贡生,被选任州司马制台。乾隆元年转恩贡生,孔公知此官将裁为改儒学,授高州府电白县教谕。”从上文分析,贡生只是德才兼优之秀才资格,是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国家后备人才,也有直接授以地方基层普通官吏一般从教谕、典史做起,不会一开始即选任制台、司马。另外,既为贡生已成事实,反而于“乾隆元年转恩贡生”,不成道理,唯上句即制台一段不实。因下文较详实,事实也授以电白县教谕一职。电白是最基层县级,教谕只相当文化局长。[2015-2-15 0:03:07] 【章信哆回复】:"原谱文提到的朝賡公,贡士登第,被选任州司马制台。应为州同知,但未指明这个制台是总管什么的。我的理解是,可能该州缺知州,任命朝賡公为同知,总管全州的军政事务,按今天的话说,即常务副市长。后来授高州府电白县教谕”。是篇中文中称贡士与上文贡生,必有一误。贡士是进士,贡生只是拔优的秀才,相去云泥。但观其初仕,应为贡生,因进士要经乡试再经礼部试,中式者一般都有存挡,即从历朝科举登名录中可查到。同知已属不小的官,要经过多年磨勘进爵,可能是其结衔[2015-2-15 0:18:24] 【章信哆回复】:那么,“后来授高州府电白县教谕,就是电白县教育局局长”就不应是后来,而应肇始了。看一段回一段不知虚实不好意思[2015-2-15 0:23:20] 【章信哆回复】:由达闽而潮丰,渉水登山;难经沐雨櫛风,恒以诗书为世泽。衍云礽之统绪,木常守分;无论黄童白叟,惟将忠厚绍家声。(衍云礽之统绪,肯堂肯构,世衍绵绵。达闽之达是否有误??闽而潮丰,是由?而闽而潮不断转徙至丰始定居之意[2015-2-15 0:40:50] 【章萃孝回复】:就是“由达闽而潮丰”。完全不会抄错。[2015-2-15 13:10:37] 【章萃孝回复】:上文、寿发先生将“贡生”说做“贡士”我认为没有错。谱中也有出现“贡士”两字、是知惠来县事、前署海丰县事西昌裘曰菊有把“贡生”写作“贡士"两字录在赤坎章氏谱中。信哆先生把“贡生"说成是“秀才”这才是我更难以理解。[2015-2-16 17:22:42] 【章信哆回复】:回复萃孝宗亲:1,南澳别称瀛州、南瀛。2,关于贡生与贡士的区别,你可以找些资料参阅。关键是抄录要准确。清代的贡生,的确是秀才,也就是生员。贡士是明清会试中式者。[2015-2-17 23:57:53] 【章信哆回复】:“九世长房伯祖碧江公派;碧江.讳朝賡.字怀基.又号夔斋,凤山长子,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雍正乙卯岁贡生,被选任州司马制台。乾隆元年转恩贡生,”我把你提供的文字复制,分明“雍正乙卯岁贡生,”但后面又作“乾隆元年转恩贡生”这必然是一大错误,如果多了末尾“生”字,意义就不同。“恩贡”是乡试中式者,即举人出身。与前面获得秀才资格刚好在第二年的乡试中式,这样才顺理成章。但有一点,没有参加礼试(会试)中式,还不够贡士资格。[2015-2-18 0:14:59] 【章寿发回复】:我将上面的“贡生”错打成“贡士”,信哆宗亲是对的,“贡生”与“贡士”相差甚远。古代科举,第一次考试叫童试或童生试,童试登第即取得入府、州、县学的学习资格,统称为“生员”,习称“秀才”,别称“茂才”。各府、州、县挑选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故贡生是优秀的生员,也即是秀才。生员参加的第二次考试叫乡试,乡试登第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参加第三次考试叫会试,会试登第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参加殿试,登第才叫进士,第一、二、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和探花。原谱文中的记载,确实有很多不可理解,如明、清两代中了举人可直接授知县官职,知县为正七品,而朝賡公却被选任州同知,为正五品,因此怀疑原谱刻版时将“贡士”错印成“贡生”了。可后来又授县教谕(教育局局长),而县教谕为正八品,低于举人。由此看来,“贡生”并未错印,但秀才怎么可能被选任正五品的州同知呢?[2015-2-18 0:16:35] 【章萃孝回复】:今天用脚踏车来回于赤坎章70多公里、重申校对老谱、对朝赓公简历的抄录确有不准、有颠倒词语之处、现按原体重录于以下、请俩位先生再帮助解释。“九世.長房伯祖碧江公派、碧江.諱朝賡字懷基又號夔齋鳳山長子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雍正乙夘歲貢生轉乾隆元年恩貢生選任州司馬制臺孔公知此官將栽為改儒学乾隆年授高州政府電白縣敎諭任满告歸優游林下數年方故伯祖資性聪敏好学不倦至老猶然經書詩文皆經手評批註善于引導後學一时文士多出其門纂修海陸二縣縣志著有豐誌要義葉蘆溪為序行及學庸書説還古齋文集碧江外稿手輯詩萃雅等編卒于乾隆二十七年享年八十有六、妣孺人孫氏。(卒月日时已简)。谢谢![2015-3-7 23:19:09] 【章萃孝回复】:有误:上内容“高州政府”要去掉“政”字丶见笑了。[2015-3-7 23:26:43] 【章萃孝回复】:更正“栽”为改儒学、应该是“裁”为改儒学。本人学浅才疏、难为你们了。[2015-3-8 15:03:43] 【章信哆回复】:“九世长房伯祖碧江公派。碧江.讳朝赓,字怀基,又号夔斋,凤山长子。生于康熙十六年丁巳,雍正乙夘岁贡生。转乾隆元年恩贡(生)。选任州司马。制台孔公,知此官将裁,为改儒学,乾隆(?)年授高州府电白县敎谕。任满告归,优游林下,数年方故。伯祖资性聪敏,好学不倦,至老犹然。经、书、诗文皆经手(评)批注。善于引导后学,一时文士多出其门。纂修海陆二县县志,著有《丰志要义》,叶芦溪为序。行及”学庸,””书说”还古斋文集,”《碧江外稿》。手辑《诗萃*雅>等编.卒于乾隆二十七年,享年八十有六.妣孺人孙氏。还古斋文集----文集汇编.疑为赖古斋文集)学庸,即《大学》与《中庸》的简称[2015-3-13 0:19:41] 【章萃孝回复】:宗亲信哆先生您好、幸有你加上标点符号、一 目明了。当有一点我想起十多年先、未接触到 祖宗历史文化时、对章氏历史点滴不懂、当时 有一种海丰刋物、现记不起是什么刋物了、其 时用繁体字与原文言文、陆续有连载多期题目 名“叶芦溪”、署上:朝赓著、没有刋上姓氏、 如设当时有刊写“章”字时、就要问及懂得赤坎 章氏史的老辈。想起十多年前拿起报纸阅看、 难在于被繁体字以及文言文所阻、也不知朝赓 是何方人氏、把报纸扔到一边、现在已追悔莫 及、难以再找到此文“叶芦溪"了。此致敬礼、 谢谢,[2015-3-13 21:38:56] 【章信哆回复】:加括号处是应商榷的。雍正乙夘已是天命之年,始 获贡生,贡生可以不参加科场而直接任职基层小 吏。转乾隆元年恩贡(生)。则前已获贡生,无越 年改元再获贡生之理。疑“生”为多赘字。恩贡, 则举名份,也许实为选贡、拔贡,性质犹为不同, 属于察举制,清代六年或十二年方一次,被地方推 荐给国家的隽硕,有直接选任州司马之可能,但罕 有这种机会。从其以儒学起步,再改(授)电白县 敎谕,则其结衔限于州司马,而履历颠倒。海陆章 氏既徙自海阳,另从世传上看,开基在明中后期, 很合乎章焕。焕,海阳西塘人,官至州同,而史无 存记。[2015-3-14 23:18:55] 【章萃孝回复】:宗亲信哆先生您好:豆点在司马与制台之间、我恍然大 悟,实准。我初进此门脑力不会逻辑历史,学浅,现有 你们的指导下,只在学习中,过后亡记。赤坎章氏谱注 是乾隆三十四年做,由九世四伯祖太学生朝端公口述, 因时年七十七岁看不着字。由年青的秉坤公执笔书写, 谱中没有注秉坤公是什么文学名衔,但他写有一手好楷 字,象铅字粒印的,后裔们看不出是手写,最后有注明 是手写的。要说的是,朝赓公以上內容年科简历的差 错,按猜测与执笔书写的人之文化知识程度是否有关 系,造谱时距朝赓公卒年后只有七载之间,很近,为么 会错呢,也有传说先朝考功名可以考到老。或者是否天 干被错写吗。道光十一年由泰胖公(厚之,庠名峻,邑增 生,又号博里)。与泰龙公续修赤坎章氏谱时,有提到乾 隆时做的谱中,把祖上很多位名字上辈与下辈同音字写 作相同的字,这就说出了当时的错漏。以上朝赓公的内 容,我第二次拍出的已核对好多次,就是那样的排列以 及那样的字。,,,,,,后点您提及西塘事情,现在 不得不说了,原本赤坎章与下围章氏的后裔们准备联合 发表一份声明给浦城总会的,因为乾隆时代,九世四伯 祖太学生朝端公壮年时期,有到达潮州西塘乡调查祖 根,当其时西塘乡章氏资料很冲足,查无结果,不敢取 接,可因当时信息交通受阻,其余章氏居点没有批明到 达过。后来在谱上注明我赤坎始祖不是西塘所出,现留 给后代子孙去查考。。前年有西塘宗宗送来给赤坎与海 丰下可塘乡的“潮州西塘"新族谱,打开到151页,五世庚 三公一六世乐隐公一陆丰赤坎。看后哭笑不得,为什么 西塘宗亲能知陆丰赤坎始祖乐隐公名字呢,肯定近代赤 坎章的人到达西塘,问西塘宗亲是否有我们陆丰赤坎始 祖乐隐在你们的资料内吗,就这样给他们录上的。(听说 当时他们完全无证据历史资料)。为了寻祖根不能怪到过 西塘乡的人。西塘宗亲这种做法太过于草率,将把问路 人的名字写入自乡的人丁,不合理了,现在西塘新谱付 梓千千万册,没有办法能够改掉“乐稳公一陆丰赤坎”的字 词了。赤坎乡与下围章氏后裔正在路幔慢上寻找祖根、 是普宁?潮阳?澄海?汕头?南澳?饶平?揭阳?梅县?潮安?诏 安?。归根到底祖源在浦城。宗亲信哆先生,以上有用词 用语不当之处请见谅,此致,谢谢![2015-3-16 22:23:22] 【章萃孝回复】:赤坎始祖从明成化正统间,繁衍至今已有二十一代世 系。[2015-3-17 21:21:52] 【章信哆回复】:你们对修谱如此仔细,不急于求成,这是对历史的尊 重,真棒!!潮州西塘"新族谱---让人无法理 喻!!!我QQ空间有些有趣的文章,劳驾。[2015-3-17 21:40:24] 【章信哆回复】:我埭头世系中有一位叫安稳公,但不足为凭。古人乐 于现状,氏族不轻易外迁,出仕、战乱为主要原因。 西塘首善之区,民生优越,故少背井离乡。明末沿海 内迁,初五十里,后又加五十里,全澄裁撒,并入海 阳,流离失所,随遇而安。今澄海各姓旧谱,大部分 有遗裔居停海陆梅远至江西的记载。[2015-3-17 22:37:36] 【章信哆回复】:转乾隆元年恩贡(生)。选任州司马。制台孔公, ……作此断句是考虑到其任期尚长,渐次升级,为最 后之结衔。若无意仕进,早退林泉,仍可断为“转乾 隆元年恩贡(生)选任。州司马制台孔公……”要结 合其生平履历、性情而定。恩贡后无(生)字,也有 可能参加礼部试合格而未入殿试者,即贡士身份,比 进士低,比举人高。[2015-3-19 0:20:49] 【章萃孝回复】:宗亲信哆先生您好:我手头有一本《埭 头章氏世系谱》,前几年有看过,安 稳公是埭头八世祖,无其他兄弟。赤 坎始祖乐隐公已有墓志在本乡,难与 对应。有听过老人一节传说,(但谱中 没有记载)“赤坎始祖卒年时,有海阳与 赤坎二世憝慎公兄弟的人,到赤坎争 一世祖棺木回乡葬,互不相让,结果 抽阄(签),被二世殼慎公抽着后葬在赤 坎乡。此传说半信疑,族谱只注一世 生二世一位,没有写多兄弟,传说归 传说,只作为参考。此致,谢谢![2015-3-19 21:20:44] 【章信哆回复】:<埭 头章氏世系谱》很糟糕,没有自己的观点,甚至连别 人的谱误作自己的,自己旧谱序都印错了,安稳公至 少要列十九世,全乱套了,[2015-3-19 23:30:03] 【章信哆回复】:“赤坎二世憝慎公”是怎么回事?我以前说过,海阳 有一位叫章日慎,是隆庆元年恩贡,曲靖通判,任满 即退隐[2015-3-19 23:40:15] 【章信哆回复】:你在上面所说“?澄海?汕头?南澳?饶平?揭阳?梅县?潮 安?诏安?。”存在误解。上述地域,原来都属于潮 州。论章氏聚居点,汕头原属澄海,南澳曾诏安与饶 平共治,饶平、诏安实没有章氏聚居点,而是随着行 政区划沿变而已,但现在的人不了解历史演革,其实 都不出埭头章。[2015-3-19 23:51:05] 【章萃孝回复】:汕头的岐山章、是埭头移居还是西塘移居?潮 阳芝兰村?普宁西箖?揭阳潮东村?......。谱 中有注仔钧公四子、五子、六子后裔子孙分布 于潮州地区、如今只有普宁西箖听说是第六后 裔。四、六去向?[2015-3-21 7:24:28] 【章萃孝回复】:更正:应改为四子、五子的后裔呢?。谢谢、[2015-3-21 7:36:05] 【章萃孝回复】:我把二世祖有一个字写错、应该是“慤”字。赤 坎一世二世也就是明成化吧。日慎公距成化年 代是多少?[2015-3-21 12:49:15] 【章信哆回复】:“潮州埭头乡系序”全文:“ 我祖学士公,系自浦城,仔钧公第十四子仁逊公 之裔也。历唐季五代,迄宋南渡时,二百余年之 间,风霜兵火,基绪之将坠者屡矣。幸一线之犹 存,觉水源其可溯。我祖学士公与伯祖松山公,旅 寓于潮,遂创业中都。久之,相传世本,皆祖仔钧 公而宗仁逊也,则渊源不替矣。宋高宗二十一年 冬,伯祖松山公徙于郡西八、十余里,乡西塘。我 祖学士公徙于郡之东南六十余里,乡埭头。承先启 后,洵无愧作室之义焉。时祖妣则配李氏,分支则 衍五房。长禄方公,配王氏;次禄圆公,配张氏; 三禄平公,配林氏;四禄直公,配吴氏;五禄全 公,配翁氏。祠宇则坐东向西,系辰戌兼辛乙分 金,经明季许龙为祸,遭其火焚,而遗址如故。墓 冢则坐南向北,兼壬子分金。自宋迄今二十余世 矣!累代丕祧,祭祀勿替,此皆我祖之厚德,是以 流光于奕嗣。厥后子子孙孙,永兆螽斯之庆;绳绳 继继,克延瓜瓞之绵。庶肯构肯堂,有以扬祖德而 恢宗绪也欤。 时康熙(三)十三年岁贡生五房裔孙 震青拜撰” 这才是真品。任谁都无法纂改的是撰者章振青,是 埭头人,居然可以在我家县志上找到印证(北京图 书馆扫描本)。谱刻作十三年,经查实为三十三年 贡生。居然有人先怀疑宗源有误,继则怀疑时间记 载有误,然而新修谱时又多有引用,并将其打乱, 套外宗谱序,令失其本来面目。 [2015-3-21 20:37:54] 【章萃孝回复】:宗亲信哆先生:《埭头章氏世系谱》54页55 页中欠十三世至十七世的世系图、224页 中“自治公约二十七条”内容有、“太傅书院”⺌名 称,“太傅书院”是广西钦州章氏祠堂、此约是钦 州章氏之约。依浅见可借用、如不、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了。付梓千万、劳裔伤财。[2015-3-21 21:59:55] 【章信哆回复】:修谱不还不如颁谱隆重。一发就是全世界,文化中 心、史馆、博物馆,各地联谊会都有收藏。名人例行 美言,图文并茂、学者式文章云云。最后来一通谦 虚:限于水平,错误在所难免,万望方家指正为荷。[2015-3-21 23:56:28]
|
|
|
 |
|
|
|
|
章信哆
发表于: 2015-3-21 20:53:32 |
| 第 714
条留言 |
 |
[原创] 建议把留言版改进为多功能、宽版面,让 更多年青有文化的人参与研究。 【章诚跟帖】:向两边扩展,百分的赞成,[2015-3-21 22:25:45] 【章信哆回复】:可以打大号的字,不要那个框框,我目花,很辛苦的[2015-3-21 23:45:29]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