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绩溪章氏家训调研座谈会”的发言
绩溪县城“西关章”,是我老家瀛洲村章姓始迁祖运公第3子授公之后,授公最早迁居县城。章运(1103—1175)出身于官宦世家,面临方腊(?—1121)在昌化附近的青溪揭竿反叛朝廷,身家性命受到威胁,于宋·宣和二年(1120)从浙江昌化览村偕同家人逃难到两山夹一坞的油坑。平乱之后,不知是运公本人或后人移居2华里外之油坑口,现在称瀛洲。油坑又是条小溪溪名,油坑口,油坑出口也。览村章姓始迁祖元方,祖籍福建浦城,他在杭州为官致仕后落户杭州附近的览村。绩溪章姓,经过近千年的繁衍,运公子孙后代已遍布全县各地,章姓成了绩溪的大姓。还有更多运公后裔,为谋生或参军、读书、入仕,落户外县、外省乃至国外。“西关章”人,大都住在“西关古里”一带,此处属如今的华阳镇来苏社区。
2015年8月15日下午,在来苏社区会议室开了“绩溪章氏家训调研座谈会”,开场白是县纪委常务副书记黄萍(女)讲的,可能是县纪委主持召开的会。接着是省电视台的同志讲话,随后大家发言,发言踊跃,多数是“西关章”人,也有客姓人。我耳背,参加会议没有效果,所以不想参加,后经“西关章”的澄宇、恒全两位宗亲一再劝说,15日下午还是到场了,并作了发言。因事先没有准备,我又无出口成章的能耐,故发言是说到那里算那里,没有条理性,现在是整理稿,对发言有较多增删,算是书面发言吧。我从表象看,此事实际操作者是恒全宗亲,忙于录音、录像,可能由他图文合成后转发省电视台安排播出。他曾在新华社黄山记者站工作过,有这方面的特长。又,会议开始之前,我看到女书记手里有本浦城章氏研究会编的《天下章氏》,我问她从那里得到这本书,她将扉页翻开给我看,有“章恒杰收藏”5个字。章恒杰也是西关人,原绩溪中学教师,现在宣城工作。
一、《太傅仔钧公家训》全文
绩溪“章氏家训”,原创者是福建浦城3世祖、官至太傅的章仔钧(868—941),后人改题为《太傅仔钧公家训》。全文如下: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铺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而葬吾茔乎?戒石具左,朝夕诵思。(载于瀛洲、西关章氏族谱)
二、我对“章氏家训”的评价
2008年底,我撰写的《瀛洲村之宗族文化》一文,对《家训》作了如下评价:
这是一篇极好的散文诗,这是一篇言简意赅的德育教材,这是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典之作。全篇196个字,前48个字,对传家、兴家、安家、防家、败家、亡家,都是各用两个字来阐明其要害;紧接着四个休字及以后的句子,一共74个字,则是从多方面对子孙的忠告;随后66个字,是对不肖子孙的心态形容和严厉谴责;末句8个字,是要求后人将《家训》作为座右铭,日夜诵读,铭记在心,认真对待。通读全篇《家训》,我们感悟到其内容贯穿了儒家思想,与徽州文化一脉相承,这又作何解释呢?前已述及,章姓人起源于中原,孔孟之后才辗转到福建浦城,然后到了瀛洲,而徽州人中的多数也来自中原,这可以理解为闽文化与徽文化之所以有相同点的原因。以今天的眼光看,该篇《家训》除“妾”字不符合一夫一妻制,“岂可入吾祠而葬吾茔乎”没有实际意义外,其他内容完全有助于文明建设,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有助于村民“奔小康”,不仅值得借鉴,更值得大力弘扬。(载拙著《名村与名城》,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40—41页)
仔钧公育有15子,我们绩溪章姓人绝大多数是仔钧公第4子仁嵩公后裔。
三、在“读”字上下功夫
“章氏家训”开篇首句就是:“传家两字曰读与耕”。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耕”字无话可讲,只能讲讲在“读”字上下的功夫。
先讲自己。1948年,我小学毕业,由于家境不好,经亲戚介绍,于1949年解放前夕去了浙江淳安港口镇一大商店当学徒,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不能上学,不意味着不能读书。在当学徒期间,我参加了杭州元庆会计补习学校普通会计科学习,属函授,1952年6月获得该校的《结业证书》。1956年8月,我就凭这张“文凭”参加工作,当上了干部,初在芜湖电力学校会计室当助理会计。校长对刚进校在教导处、总务处工作的几位小青年很关心,说我们文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学校工作,要我们多看书;又说他已向图书馆打了招呼,一次允许我们借5本。芜湖电校图书馆藏书很丰富,多于市图书馆,仅次于安师院(今安师大)图书馆。在电校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我确确实实读了很多书,扩大了知识面。在芜湖工作到1963年,由于客观条件好,我坚持参加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学习,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学到安师大夜大学物理系二年级;后因客观条件变化,饥肠辘辘而辍学。
1963年调回家乡,1980年被选调到县法院担任审判员。当时,我只认得“绩溪县人民法院”的牌牌,对法律一无所知。院长分配我审理的第1件案子,就是一起某大队民兵连长开枪打死人的大案,法庭设在大会堂,被告家属请了歙县老资格律师。我授命之后,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反复阅读刑诉法和刑法,并请教老同志。检察院起诉过来,认真阅卷,摘录关键情节和重要证据,写出详细庭审提纲。那天到庭旁听的人特别多,歙县法院来了一车人,在县委党校学习的学员全部来了。我是首次审案,遇到这么大的场面,心里多少有点胆怯,但事先准备充分,庭审中沉着应对,总算未出纰漏。后来,最高人民法院办了法律业余大学,我们年龄较大的审判人员参加专业证书班,3个学年6个学期,每个学期期末的考试成绩,我都是宣城地区第1名。同时,结合审判实践,我还写了大量法学论文、案例分析、个案写真,发表在全国各级报刊上。也正因为此,我于1988年和1989年先后加入省法学会和中国法学会。首篇论文《盗窃案件的失主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发表于当时的《中国法制报》,即今之《法制日报》,是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死刑核准权应当由最高院统一行使》,这是退休后写的,发表于《合肥学院学报》。死刑核准权,本来就由最高院行使,1983年“严打”,将5类严重违害社会治案的案件下放到省一级高院,后又将毒品犯罪案件也下放给云南、广东两省高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死刑核准权下放之后,强调从重从快,先是程序上乱了套,死刑案件从一审判决,到核准执行枪决,最快的用不了10天时间;实体处理上将一些可杀可不杀的罪犯也杀了,更严重的是冤杀了少数无辜者。自2007年1月1日起,死刑核准权收回之后,最高院加强死刑复核工作,死刑率大大下降,有不少被省级高院判处死刑的案件未获核准,这是人权状况的改善,历史的进步。人的生命权,是最根本的人权!死刑核准权的收回,是广大立法、司法工作者和法学界、律师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能参与其中,倍感欣慰。此外,国家5大国有商业银行,其中工行总行、建行总行、交行总行各自主办的刊物,都发表过我的长篇法学论文。
我自1997年退休以来,读书不停,笔耕不辍,先后出了4本文集,主编了3本志书。我有自知之明,这7本书籍,属“小儿科”,但最少可以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史料。在座的方静同志,主编《绩溪徽学通讯》,几乎每期都有我1—2篇文章;女纪委书记手上的《天下章氏》中,也有两篇拙作。就是浦城《章氏文化》刊物,亦时有拙作发表。
近几年来,外地一些疑难案例,当事人将案卷材料寄来,请我帮助。我凭比较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一般都能写出评判文章,有的支持他们依法申诉,有的劝导他们息诉。做这方面的事,我不图钱财,而是老有所为,老有所善,老有所乐,乐此不疲。
次讲儿子章淳。儿子高中毕业后招工在我县的徽州地区(后改称黄山市)水泥厂,当了一名烧窑工,高温高空作业,三班倒,既辛苦又有一定危险性。我无权无财,很难改变他的命运,只能要他自己努力。他坚持业余学习,先取得法律专业大专文凭,并两次参加司法考试,均达不到分数线而落榜。2002年,司法考试改为国家统考,儿子缺失信心,我一再鼓励他,要他鼓足勇气,狠下功夫,最后一搏,力争达线;因为下一个年度要大本文凭才能报考了。当年我县参考20多人,仅3人达线,儿子分数最高,成了一名执业律师,一直服务于安徽(绩溪)石镜律师事务所。10多年下来,通过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声誉不断提高,办案数量也日渐增多,个人命运得到改变,家庭经济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再讲孙儿章磊。孙儿2008年大学毕业,虽获得法学学士学位,但当年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居然全班覆没。我要求他安心在家复习,因儿子在城北另建了新房,与我们相距有3华里,我基本上是每星期走路去一次,加以督促。每次上门,都看到孙儿在认真看书,心感欣喜。总算幸运,2009年再战,险胜过关,也成了一名执业律师,现服务于安徽(合肥)永承律师事务所,如今也在稳步前进。
我家祖孙三代都成了“法律人”,要说经验体会,就是在“读”字上下了功夫,这是认真践行《家训》的成果。尤其是儿子和孙儿前后通过“国考”,成了执业律师,我自然高兴。
四、《家训》对官员也能起到清正廉洁的教育作用
我注意到,今天女纪委书记来了,显然是要从《家训》中获得预防官员腐败的启示。《家训》中有“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句,这就是仔钧公告诫子孙不要侵占公共利益;最要紧的是务本求实,私欲要消灭在潜在状态。十八大以来,纷纷落马的“老虎”“苍蝇”,无一不是源于私欲的膨胀。应该说,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则是官员最好的防腐剂。
《家训》中有许多告诫子孙要遵纪守法的话。儿子、孙子当了律师之后,我不时要发短信提醒他们:“遵纪守法”。不盗不奸,不嫖不睹,不暴不凶,人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束语
我一生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工龄40有2,干了会计、秘书、法官3个职业。今天回过头来看,可以说是称职的会计,称职的秘书,称职的法官,不贪不腐,对得起党和国家,对得起人民群众,对得起列祖列宗。我一生虽然没有大的作为,确也没有大的过失,此生无憾矣。我今年80了,人生基本走到头了,也不可能在未来有限的时间里,创造什么奇迹。以上所言,也是实话实说,无意吹嘘。一个普通退休干部,又是耄耋老叟,吹嘘有何意义?在此,我只寄希望于我的后代,将“读”字作为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去;遵循《章氏家训》,做人做事。我不奢望他们一代高一代,代代高。知书达理才是本,平平安安才是福。倘能如此,幸哉!幸哉!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