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水”扬溢的文化意义

章信哆


  “练夫人本姓杨,籍贯是丹阳是个别的宗亲提出的”这句话是余奎元先生的首判。“练夫人姓练不姓杨”,也是余奎元先生第一个考证的结果。余先生自言“从省志、府志到县志,也同样是记载练夫人姓练,浦城人。至于章氏的谱牒,我看的不是很多,但至少也有三四十部,也没见有与此不同的记载。”几十卷一大箱的《章氏会谱》算是一部,三四十部可说是相当弘富了。我不可能拥有如此之多的宝贝,苟相信余先生所见“不杨”。余先生则因此有理由让眼里的《中国人名大辞典》成为孤证,不属文献,不足为证。“《中国人名大辞典》练夫人条中有关释文是错的。”我也不清楚馆藏及民间流传的旧谱中有多少关于“练夫人本姓杨”的记载?肯定不是每一部族谱都有这一条讯息。因此不能以多数服从少数的方法来定练夫人的本姓与藉贯。秦时明月汉时关,哪一样经由我们的睡眼见过?由“敬避其姓而改称”则是属于本族的隐私和权利,“敬避”无须多言,却千载言传意会。其他有关文献及姓谱语焉不详或言犹未尽,不免薄采章氏旧谱,或平添广见,或求阿附,故只有章氏族谱、旧遗最值得尊重。
  上面祠堂、碑刻、族谱就是章姓的传世物证,是会说话但不是说三道四的活化石。相关图片来源,刚刚获采自一些宗亲的可见空间。我没有深入了解这些祠堂所处地方,但有一点,都是属于章姓祖遗的实体建筑和人文纸谱,有新葺的,也是旧的继承,应该是靠谱的。谱牒方面,以前确实寓目过不少“练夫人本姓杨”的记载,以为这不是什么秘闻,故未及时笔录,现在也不敢凭记忆复述,是避免走漏文字,仅照录经目的部分旧谱为征。如浙江苍南县藻溪族谱中说:“太祖妣杨氏生四子,副祖妣黄氏生十一子。杨氏以家住练湖,世称练夫人,乃故人敬避其姓而改称。”浙江会稽旧谱《称山章氏家乘》卷一《太傅章公暨夫人练氏阴德录·序》所称也是练氏,然开篇即作说明:“练氏本姓杨氏,名隽,世居练湖因以为姓”。《青阳章氏宗谱·氏族源流记》第一八页8一9行“……瑯琊王谥忠宪,配杨氏,因世居练湖,故称练氏。封渤海郡君,越国夫人……。”
  民国7年(1918)《章练小志》对天光禅寺及地名“章练”的记述:“天光寺在二十八都八图适字圩。相传五代时,章练夫人舍宅所建。章练夫人即唐天佑年间,高州刺史。章公夫人杨氏,杨氏又称练夫人,章练由此而得名。”寺于宋端平间重建,明宏治丁巳,天启甲子两次重修,均有碑记。这是纸质文字记载之外,信史之铭。
  从与章练有密切关系的天光寺古建上,可以赋予《章练小志》也是属于文献一类,纵然历史悠久也是对章氏旧谱的再现。但它有比较详细的记载,非常明确。“天光寺在二十八都八图适字圩。”相传五代时,章练夫人舍宅所建。章练夫人即唐天佑年间,高州刺史章公夫人杨氏,杨氏又称练夫人,章练由此而得名。后章公调防福建建州,夫人乃舍宅为寺,即今新朱枫公路东之天光寺。宋端平间重建,明宏治丁巳,天启甲子两次重修,均有碑记。一沈嘉撰,一陈仁锡撰。沈嘉在重建天光寺诗中说:“天光古额旧丛林,地属苏台练水滨。轮奂峥嵘欣复建,佛天金碧喜重新。皇图愿祝万年寿,黎庶恭祈四海春。独赖仲明松月老,碑石记事述前因。”天光寺在宋端平间曾有重建,可见修治历史之久。“地属苏台练水滨”更道明了杨夫人改姓练的亲情乡思。而远在潮汕的汕尾市章氏聚居点,有一座“章氏宗祠”,大门对联:“太傅世泽,练水家声”。排头一对老祖宗,“练水”就是先妣,世称练夫人者。然“练”、“水”抑或“练水”都不是先妣之姓,实际上就是旧谱所载之练湖,与“地属苏台练水滨”在时空上的谙合,共通互证。以练水蕴含章公夫人杨氏,道出了夫人的出身籍贯。
  江苏丹阳的练湖,是地理上真正的湖泊,江南之历史名湖。脍灸人口的《幼学琼林》“地舆”篇有这样一段话:“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五湖”。这里的“润州之丹阳”就是指丹阳湖,即练湖。唐代有张祜《题丹阳永泰寺练湖亭》,许浑《重游练湖怀旧》。宋代有顾松年的《过练湖》,杨万里的《练湖放闸》,谭知柔《练湖春霁》句:“子弟长大宜读书,浮云富贵何有无”。袁说友的《练湖》诗:“练湖四十里,往往半徐州。巨浸膏千亩,余波济万艘。回旋迷宿鸟,浩荡狎飞鸥。父老相迎问,犹怀旱叹忧”。读之有亲临其境之感受。练湖始劈于晋,名称的由来却不是因为有练姓居民,而是东吴水军曾在此习练而称名练湖。在长达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物换星移,人事兴潜,而不变者唯练湖这个名称。丹阳八景之一“练水渔舟,”有诗曰:“万顷吞天光,一舟渺莲叶;载酒觅钓俦,醉弄波心月。”丹阳地情网给出的解释是:“练水,即今练湖。地处丹阳城西郊,历史上曾称之为胜景湖。”练湖是一个大型的人工湖,“巨浸膏千亩,余波济万艘”、“子弟长大宜读书”,说的就是浩瀚的练水,和练水养育的生民。历史上居住在练湖周边的人就是练湖人。夫人在年轻时就是生活在练湖边上的人,章氏旧谱注明夫人本姓杨,世居练湖,至少比我们知道的要早千年,《章练小志》的记述可以互证,也不过沿称而已。就象《浦城县志》所记载的一长串章氏名人,按其说明,是根据《章氏会谱》载录的。
  章氏祠堂门面上的楹联,有“渤海家声远,琅琊世泽长。”有“全城家声远,太傅世泽长。”托宗亲善意,给我们展示了这些真情图境。他们宗祠的门联,特以“练水”对“浦城”,用“全城”对“练水”。这些文字都朴实而明白地表达了地望、勋绩和源流的轨迹。浦城、太傅、瑯琊明血统之清流。渤海,全城,练水,彰母仪之尊容。不事典雅,但慎终追远,缅怀祖德,直抒胸臆,意味深长。尤其练水扬溢的文化和意义,我们以读图的初级思维,可以感知到丹阳练湖的澎湃。练湖清水出芙蓉,丽质天然德教宣。简书当年兴亡事,德范常存不我名。慈风过处,一个“杨”字说不尽泽披之广。上善若水,水是故乡痕。遥想当年,练塘人民也是因章仔钧夫人杨氏是练水滨儿女而骄傲。一一这,抑或夫人改称练之又一情愫。那么,名付其实的杨夫人,就不是“个别的和今天的宗亲在以讹传讹了。”
  传世族谱对先祖妣特加注明先祖妣本姓杨,因敬避而改称练,这是捆绑的事实。有因夫人落藉之后及其后裔居间有练姓人居住的浦城,为免世远子孙恒念有误,借家谱寄以郑重之笔,让子孙无忘其本姓。也或有其它的原由。但如果夫人本练门女仕,又何须多此一举。在允许同姓通婚的时代,练姓与练姓的婚姻,我们可以说“练夫人姓练”,而在当时是不合宗法和礼俗的。余先生知道“练夫人本姓杨,籍贯是丹阳是个别的宗亲提出的”,应该也了解过练夫人塑像之《练氏夫人传略》开门见山的话:“夫人本姓杨”,这是由建瓯市人民政府为本姓杨的“练夫人”建立的,是代表含章氏在内的广大建瓯市人民的。
  自已手头有部钦州族谱,里边有“章族春节大门对联”三付,都是以“练水家声”“练水世泽”代指杨夫人。当地复顺宗亲有篇文章也说到“每年春节期间,我们广西钦州章氏,家家户户的大门都贴上‘浦城传世泽,练水振家声’的楹联。”中国人过春节最热闹,贴春联也最俱春意。除了相关部门给军属发放统一的拥军联之外,说家家户户(限于章姓门庭)统一联句是不太实际的,但不失为“练水”最好的诠释,也是章姓对自已先祖妣杨夫人已达到普遍认同的事实。可惜作者只道出“家声”缘由,却没有道出“练水”的缘由。
  族谱属于比较隐蔽的私人空间,道理当然也是最自私的。方志、碑刻还有大庭广众之下的铜像,不应该有太多的彷徨,害得一位历史老人在自家门前无所适从。弘治二年(1489年)的《八闽通志》卷六十六《人物·列女·五代》:“练氏,浦城人,章仔钧妻也”。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编修的《建宁府志》:“练氏,浦城人,章仔钧妻”。嘉庆十六年(1811年)编修的《新修浦城县志》:“练夫人寯,章仔钧妻也”。从上面的旧志中我们找不出练夫人是练村人的痕迹,而1992年才修的《建瓯县志》,一改旧志成文;练氏夫人名隽,练湖(在浦城县)人。”就是因为特别加注,才使练湖变成“在浦城县”的一个村落。同时,《建瓯县志》成书晚于建瓯县人民政府所立的练夫人铜像,离《练氏夫人传略》的公开只有二年。
  由章氏宗亲提供的资料显示,练夫人铜像最早立于1990年,由建瓯人民政府亲立,铜像底座刊记《练氏夫人传略》,让人十分熟悉的记载就是“夫人姓杨名隽,以家住江苏丹阳练湖,世称练夫人”。1992年修《建瓯县志》,练夫人条改成练湖(在浦城县)人,删去本姓杨和丹阳等字。2000年改铜像中的传略为“本姓杨,以家住浦城练湖(今仙阳练村)”。2014年已直接变成“练隽,浦城县仙阳练村人”,减了括注的麻烦,与丹阳练湖无关,完全变成了当地的练姓人。只可惜,如此一来,已不是《章氏族谱》传记和章氏宗亲心目中的练夫人了。有这样那样日月可鉴的征象,却要像小孩子般据理力争,其中的隐情,不敢妄测。
  因为有人很重视练夫人的藉贯。在练夫人的本姓和藉贯被“理论”的今天,据浦城方家所称浦城的练村,有另名“练湖”之说。这是应对《章谱》所载“世居练湖"的杖词。但这个名称起自何时,还要看其有否接受文史的利用。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章氏族谱的记载不可能把一个不大让人认识且处于沿变、多名的地方笼统地作为夫人的籍贯,还要让后人从练村去追溯练湖。她必须是宋以前存在而世人熟悉的、不含歧义的、不带急转弯式思维的一个具体地方。首先必须具备大地域和知各度。浦城练湖实际上是练村,首先在地理上不具备这个条件。校之章氏族谱所记,及祠堂的对联,稍有思想的人都会明白。练村不在练水滨,也上不了门面,练水就决不是练村。既不能把练水化作练村,练村固有练姓,也谈不上与练湖有什么关系,因为夫人杨氏。惯称练夫人者,知敬也。“敬避”的理由不必赘言,而千载奉承不怠。祠堂是望族的重要标志,章氏旧谱一直未因“文献无征”或他姓的口胧而省删,反而与青石共老!

 2016年4月17日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