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西关古里”

章 亚 光

一、“西关”是章姓聚居地

  一位年轻朋友送篇文章来,题目是“绩溪古城,请留住西关固里”。文中写道:“绩溪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个重要支撑点是绩溪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即中正坊街区和西关固里街区。”就历史文化名城之“城”字讲,这段话的意思是不错的,符合实际的。
  所谓“西关”,它是个地域名称,大致是指绩溪城内章家路至西山一带地方。历史上县城章姓多聚居西关,约有五六十户人家,形成“西关章”。“西关章”源于我老家“瀛洲章”。瀛洲始迁祖章运(1103—1175),于北宋宣和二年(1120)从浙江昌化览村迁来,距今刚好888年。据民国三十一年(1942)续修的《瀛洲章氏宗谱(稿本)》载,运公生一子名瑕,瑕公生三子——诜、庆、授,授公迁入县城之仁寿坊(仁寿坊属城内东、南、西、北、中五隅之中隅,大约在今求知书店背后。迁徙时间应在1200年之前);授公生四子——足征、足贵、足富、足龙,其长子足征公之孙章七于南宋德佑间(1275—1276)移至西寨口(西寨口应该在老城西门外,估计是今铁路折返段区域);七公之孙章荣甫于元至正间(1341—1368)由西寨口再迁到城内西关,荣甫公成了“西关章”的始祖。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章姓成了县城的大姓,与胡姓、周姓并列为城内三大姓。章姓的“地盘”逐步拓展到秦家巷、南门外、水圳塝下、白石鼓、西街等处,但仍统称为“西关章”。同时,“西关章”一脉因为官、为商等情况而寓居外县、外省乃至海外者,也为数不少;县内原高迁乡的古塘、横坞、翚岭脚,今长安镇的镇头、缸窑头(江川)、章家等地,都是“西关章”后裔的聚居地。
  严格地说,县城章姓始迁祖应是运公之孙章授,不知什么原因,“西关章”人只承认荣甫公(运公8世孙)为始祖。难怪江苏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退休教师章宗孔在网上看到拙作《瀛洲村章姓源流》,先是写信来说他是运公29世孙,属县城授公次子足贵公一脉,运公22世孙章声远始迁海州(原辖今连云港市及邻近各县,1912年废。该市今仍有海州镇);他们祭祖不在县城章氏宗祠,而是去瀛洲章氏宗祠。后又发来电子邮件,说“海州章”的《家谱》载有“我家老宅在绩溪古城新西街章家祠堂前,西门南门俱近。”这就对了,授公进城之落脚地在今求知书店周边,即古之仁寿坊也!依此分析,绩溪县城尚有非荣甫公一脉的章氏派系。这是另话,到此打住。
  章家路的章氏宗祠、北门内的胡氏宗祠和曹家井的周氏宗祠,气度恢弘,蔚为大观,是县城数十座古祠中的上品,可惜的是现在除周祠还尚完整并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章祠和胡祠都只留在老年人的记忆中了。

二、是“古里”,不是“固里”

  朋友文章中有“固里”这个词儿,若用“固若金汤”来解释,好像说不过去。“固”字,虽有坚固、稳固、牢固、固若金汤等等相似的含义,但后面是个“里”字。“里”字,在此处是指古时居民聚居的地方。《毛诗故训传》有云:“里:居也。”将二者组成“固里”一词是否准确呢?
  为了弄清庐山真面目,最近我又专门到西山察看。一座跨街砖石结构的简易牌坊出现在我眼前,上方的麻石横板刻有“西闗里”4个繁体大字,右侧刻有“道光丙戌三月穀旦”8个小字,左侧刻有“章道基重修”5个小字。大字是横排,小字是竖排,均是楷书、阳刻,正反面一样。章道基何许人也?我查阅民国四年(1915)版《西关章氏族谱》,方知他是荣甫公之15世孙,一名名永,号惺斋;由附贡生考取国子监,任两浙(浙东、浙西)盐运司经历,嘉庆戊寅(1818)充浙江乡试对读官,己卯(1819)充謄录官,覃恩加二级,晋阶州(阶州原辖今甘肃文县、武都、康县、成县等地。1913年废)同知;生于乾隆丙子(1756),卒于道光庚寅(1830),享年75岁。所谓“同知”,相当于现在的副地、市级干部吧!但古时州(府)级衙门的官员很少,不像现在部门多,干部多,那时没有“三石三斗芝麻官”,所以“西关章”出了个“同知”,也算是出了个大官了。“道光丙戌”是1826年,道基公重修牌坊4年后就仙逝了。“穀旦”是指晴朗美好的日子,即吉日。可以想象,当时西关章氏家族对修葺牌坊一事应当是很看重的。荣甫公是元朝人,生于至元己丑(1289),卒于至正乙未(1355)。据此算来,重修“西闗里”牌坊时,“西关章”已有500年左右的历史,称“西关”为“古里”可谓名符其实。
  我以往虽无数次路过牌坊下,却不曾仔细地看看牌坊上的四个大字。这次认真看了,牌坊上“西闗里”的“”字,其中间“古”字上面还有类似“八”字的两笔(如同“冏”字中间“口”字上的两笔),我认不得它,况且我对“固里”这个词儿也心存疑惑。经请教古文造诣颇高的徐子超、程光宪先生,他们也被这个罕见的冷僻字难住了,但二位先生分别查了《汉语大辞典》、《康熙字典》,都找到了这个 “”字,注明是“古”字。啊,好一个“西关古里”!西关者,估计是说此地位城关之西,而“古里”则是说“西关章”聚居于此历时久远矣,这座牌坊真可谓章氏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我至此释然了。

三、“西关章”之方方面面

  “西关古里”的章氏家族,在“官场”上并没有显赫之处,但在“商场”上却是很辉煌的。章道基初任两浙盐运司经历,后又历任曹娥、东江、袁甫、芦沥、清泉、仁和、石堰、三江等江浙两地诸盐埸大使,手中握有食盐产销大权。其弟章道源(1760—1832)在其支持下,经营盐业生意,成为绩溪章姓盐商的领头人。道源带领儿子必淳、必芳、必枌和侄儿必焕等辈参与盐业,将浙盐运销徽州各地,历经数十年,逐步形成了庞大的、具有家族性质的盐业营销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着手经营酱坊、糟坊、糕点坊、豆腐坊、油坊、染坊等等,承袭徽商传统,前店后坊,业绩卓著。章洪威先生是“西关章”20世孙,他告诉我,绩溪县城的章鼎泰、临溪的章鼎兴,旌德的章永昌,宁国河沥溪的章鼎鑫,还有宣城水东、孙家埠和皖北无为、江苏溧阳等地的章字号商店,都是“西关章”家族开设的。他们的经营理念与各地徽商一样,讲货真价实,讲童叟无欺,有很高的信誉,生意非常红火。尤其是坐落在县城南街的章鼎泰,资本之厚、规模之大、生意之好、历时之久,都是绩溪城乡众多商户中首屈一指的!令我辈人不能忘怀的是,章鼎泰的顶市酥(俗称麻酥糖)又香、又酥、又甜,口味特好,名声特大,每逄春节,不仅本地人蜂拥光顾,旅外徽州人也纷纷前往购买。这些标有章姓的老字号商店,多数都延续到解放后的“私营工商业改造”时才被迫摘掉了金字招牌。
  徽州商人在赚了票子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回老家兴建住宅,一是家中有父母、儿女,需要改善居住条件,以示对上辈的孝心和对下辈的关心;二是自己年老要叶落归根,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环境,颐养天年。“西关章”的道、必、定、正等辈人中,不乏赚了票子之人,他们大概于嘉庆年间(1796—1820)始,先后在“西关古里”牌坊周边拆旧建新,改小为大,建起了一幢幢颇具特色又很气派的民宅,逐步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台阶式的章氏家族民居群。今天的“西关古里”历史文化街区,之所以能够成为绩溪这个国家级历史文代名城的支撑点之一,是西关章氏家族前辈人勤劳建设和后辈人维修保护的结果,尽管其规模是大大地今非昔比了!
  近日,我又去这片历史文化街区走走,绕西山走了一圈,并请教一些长者,基本搞清了这块相对连接的古民居群的门牌号和堂名,即:西山6号“口口堂”、13号“积厚堂”、18号“慎思堂”、19号“口口堂”、22号“文承堂”、43号“职思堂”、44号“儒耕堂”,城墙路41号“明诚堂”。 如果来点边缘化,将秦家巷18号 “谷饴堂”也归纳进来,一共是9幢老房子,皆有二三百的历史。有趣的是,它们如今的业主大多数还是章道源一脉。这些保存基本完好的古民宅,全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砖木结构,外观粉壁、黛瓦、马头墻,内在三间两过厢、四水归明堂;木雕、砖雕,技艺高超,件件精品,用以室内外装饰;一般进门有院坦,植树栽花,美化、优化环境。除“职思堂”是章道基的官厅结构上只有一层外,其余均为两层。西山18号“慎思堂”面积最大,占地670多平方米,三进通转楼。这些古宅,幢幢皆凸显主人富而不奢、雅而不俗、隽美大方的徽商情操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徽商是儒商,上述的民宅堂名,折射出西关章氏家族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古时,商人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懂得要想提高社会地位,必须让子女读书,走“学而优则仕”之路,所以舍得花钱培养下一代。正因为如此,“西关章” 虽然在官场上比较平庸,可是在文埸上却有很好的成就。从新编《绩溪县志》上看,明确是“西关章”人著书立说的有:章炤著有《来学轩文集》、《先儒语要》,编有《古今名家文后集》;章遇鸿著有《周易管窥》、《毛诗蠡测》、《郑氏诗谱考索》、《论文正沩》和《三国志地舆考》;章平著有《诸经典故》,《经年晋魏年证》2卷及《辩证》、《余论》各1卷,《仪礼注疏温》17卷及补录1卷,《史记校异》;章希吕著有《胡适传》、《哀友录》,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现代的“西关章”文人中,章洪钟(笔名洛声。1882—?)和前列章希吕(1892—1962)都在绩溪人汪孟邹(1878—1953)创办的上海亚东图书馆担任过编辑,又先后为胡适誊写、整理过文稿。汪孟邹接受陈独秀的建议,于1913年将芜湖科学图书社搬至上海后更名亚东图书馆的,迄至1953年“对私改造”时歇业,历经40年的风雨沧桑,编辑出版了大量进步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起到了推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作用,洛声和希吕对此立有汗马功劳。令我惊奇的是,《胡适日记》和《鲁迅日记》中都能找到洛声的名字,胡适(1891—1962)称洛声为“友”,鲁迅(1881—1936)称洛声为“兄”。看来,二位文豪与洛声的关系非同寻常。我们还可在绩溪北村人章依萍(1900—1947)的《枕上随笔》一书中看出,洛声与陈独秀往来也很密切。胡适是国际知名学者,一生写了2000多万字,印成一本本书籍投入社会,在国内外产生了了巨大影响,洛声和希吕也是功不可没的。曹伯言、季维龙二位教授主编、由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胡适年谱》,引用了《章希吕日记》中大量与胡适有关的事,如1934年1月2日,胡适买了新汽车,就邀希吕等人一起坐新车去西山等地兜风;又如1935年9月10日夜,胡适和希吕闲谈世界大势及中国将来的政治出路,竟谈了两个半小时之久。凡此,我们可以悟出胡适是很器重章希吕的!对于洛声这个与中国近现代三个巨人—陈独秀、胡适、鲁迅都有密切往来的不平常人物,虽然他早在1923年前就英年早逝了,想必有大量相关资料留在世上,这需要我们认真寻找和挖掘。
  “西关章”人还很重视教育,古时不少大户人家开蒙馆,办私塾,或自己,或聘请有学问者,授课子孙,以求前程。族人又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西山顶上创办了章氏初等小学堂(今华阳镇中心小学部分旧址),延续到民国期间,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教书育人,更成了当代“西关章”人的重要职业,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其中取得优异成绩而晋升为高级或特级教师职称者也不在少数。

四、“西关古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力度极待加强

  话再回到朋友的文章上来。朋友的文章是写给县领导看的,意在吁请县领导对“西关古里”这片历史文化街区倍加重视和关心,财政上要给予支持,同时引入市场运作,大力推进恢复和保护,不能让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彻底消失。朋友是“西关章”的后人,深感有份责任,所以发出呼吁,其用心可谓良苦,令我这个同宗人颇感钦佩。
  国务院已于2007年3月18日核准绩溪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此,安徽省已有歙县、寿县、亳县(今称亳州市)、安庆和绩溪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实事求是地说,不论从整体层面上讲,还是从具体“城”字层面上讲,我们绩溪是比不过他们的,尽管我们有我们的强项。我一直认为,绩溪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保城还需要继续打造,继续创建,使其更趋名副其实,或者说更上一层楼。这个观点,我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座谈会上,一再表述过。
  同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支撑点之一的“西关古里”历史文化街区,也需要打造和创建。我的意见是:一要抢救。为什么“西关古里”民居群只留下八九幢房子了呢?原因虽然多样,但主要“罪魁祸首”是白蚁!众所周知,徽州山区空气潮湿,非常适合白蚁生长,繁殖特快,其食粮和窝藏处就是建筑物的松木梁柱。小小白蚁,破坏性极大,许许多多老房子都被这些小东西毁了。上列9幢古宅仍受其害,西山43号“职思堂”已岌岌可危,住户因无力修葺,为保生命安全,早已搬出,现在是铁将军把门了。此幢房子,再不抓紧抢救,很快就可能坍塌,其余的也要抓紧灭蚁;二要恢复。先将路巷恢复原样,中间铺大块条石,两侧鹅卵石,墻脚铺小块条石,整修好后必须严禁载货、载客机动车辆(包括手扶拖拉机、三轮卡)驶入。巷内券门别具一格,今尚有若干,原有的应予恢复。要整治西关水圳,使其水质达到原来清澈见底的地步。9幢老房子中,有的内部乱搭乱盖,杂乱无章,应尽快拆除,恢复原貌。西山22号“文承堂”房主已于去年投入一笔巨大资金,并根据“修旧如旧”原则,将其彻底修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察组曾在他家开了座谈会,首席专家、清华大学著名教授朱自煊先生对房东的做法赞不绝口。这是一个自力更生保护古民居的典型事例,要宣扬,要推广;三要整合。整合的范围可考虑从章家路至城墙路至环城西路到西门岭,再沿北大街至曹家井、项家桥连接章家路。这样,前几年按照徽派民居要求建设的西门岭民宅小区也在其中,省级文保单位周氏宗祠(又是全省唯一的三雕博物馆)也包括进去了,还可考虑将省级文保单位绩溪文庙也纳入。在整合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其外观都应按照徽派建筑——粉墻、黛瓦、马头墻进行改造,特别是外墻贴的白瓷砖,要坚决铲掉。我国美学大师王朝闻先生早年来绩溪考察,当他看到东街口一幢民宅三面墻都贴满白瓷砖时,斥责这是对古城风貌的破坏。绩溪籍军旅画家邵增虎少将回家探亲,也对此有过严厉批评。民宅的内在,老的必须保持原貌,新的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县财政必须有大的投入,也可引入市场机制,同时提倡房主积极、主动参与,群策群力,突出徽派建筑文化特色,将“西关古里”历史文化街区建成一个可以开放、可以卖票的旅游景区,使其真正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点。在此,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摆上议事日程,下决心完成这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国务院批复文件指出:“绩溪县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古城格局完整,历史文化街区保存完好,徽文化特色突出。”我是个七二老叟,殷切希望年轻有为的主政者,为创建、打造、保护好绩溪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多集资金,为发扬光大国务院对绩溪县城的评价而多作贡献!
 2007.12.25.于城北“东望瀛洲”陋室

  笔者系安徽省绩溪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客座)。应聘担任新编《绩溪县志》编纂、《名人故里绩溪》丛书编委;主编《绩溪县工商行政管理志》、《徽州古村落—瀛洲》、《绩溪县城建志》;著有《法苑求索》和《徽州情结》两本文集。家住绩溪县舒家巷38—2号,邮编245300,电话0563—8163493,电子信箱ijxjzyg@163.com。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