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名徽州”,“绩溪回徽”,谁来打报告?
——读《黄山市长首度回应“复名徽州”:改不改名,徽文化都被传承》的感慨

章亚光

  澎湃新闻2018年3月19日报道:《黄山市长首度回应“复名徽州”:改不改名,徽文化都被传承》。读后感慨万端,一言难尽。
  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将绩溪、旌德划归宣城地区(后改市),国务院文件是1987年11月27日。自这日始,徽州这个地名没有了,这对千百万在乡、在外和海外的徽州人民来说,这是铭心刻骨的乡愁!30多年来,徽州人民,当然包括绩溪人民,这股乡愁不是随着时间消逝而消失,相反,时间愈长,乡愁愈加浓烈。我也承认,这股乡愁,主要存在上了年纪的徽州人;但也不可忽视部分青年人。
  当年的有权拍板者,虽然将歙县岩寺区改为黄山市直属徽州区,似乎是保留了“徽州”这个地名,那是骗人的鬼把戏,那是愚弄人的鬼花样,徽州人早就看穿了,徽州人对此嗤之以鼻。正因为此,很多很多有识之士,安徽省“两会”代表、委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还有新闻单位,不断呼吁:徽州要复名,绩溪要回徽!对此,安徽省民政厅、国家民政部曾经有过回应;黄山市民政局好像也有过回应。但黄山市领导一直保持沉默,金口难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长孔晓宏同志接受澎湃新闻采访,首度回应“复名徽州”这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开口比沉默好,尽管孔市长的“开口”,不论他人如何想法,我就不满意。
  为了徽州要复名、绩溪要回徽,我早在1988年4月16日就写成《一个徽州赤子的哀鸣》,打印后广发方方面面的人士,反应强烈。时任休宁县委书记、后任黄山市委副书记、绩溪人刘柳堤同志于6月1日来信,称:“来信及《赤子哀鸣》一文,读后又引起我的共鸣,对你的努力深表敬佩。作为我这个赤子,过去在一切可以表达我的见解的场合,我都作过陈述。老实说,也只是说说而已,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但是我始终认为把绩溪划出徽州是错误的,也深信总有一天这种背时的决定要作废的。我也将一如既往,一有机会要向上提意见的。”解放前在徽州一带打游击的一把手、皖南地委书记;解放后曾任皖南区党委副书记、国家纺织工业部常务副部长等职的胡明同志,将拙文“转报李鹏总理,六月七日发出,特告。”胡明同志此举虽然没有起到作用,但说明他是同意我的观点的。时任黄山市副市长、绩溪人张脉贤同志于10月来信,指出:“绩溪回徽州之事,我个人看只是时间问题。一有机会当会努力争取,并进行有据有理的答辩。因为这是海内外绩溪乡亲的共同愿望。这个愿望是历史的说明,是人心的说明。”时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党的知识分子吴立奇同志,8月7日来信称:“我是歙县人。现按新的行政区划,是徽州区人了。……徽州改称黄山市,作为徽州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绩溪,意外地归属宣州,我原也很不理解。其后听到的反映极多,几乎没有听到对此持赞成态度者,我以为这是不可忽视的民意。”浙江大学一位绩溪籍教授当我面说,他看了《哀鸣》这篇文章,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什么感情?这就是乡愁!……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中国企业家》杂志1989年11月号增刊,全文发表了我的文章,编者将标题改为《一个徽州赤子的呼吁》。
  此后,我为此事写了一系列文章,都登录了我的新浪博客。其中,2008年7月18日上午,绩溪县人民政府召开“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座谈会”,省“保护区专家调研组”全体成员,县有关专家学者,以及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到会。我在会上作了即席发言。中午吃饭的时候,专家组成员、省文化界知名人士、绩溪人郭因先生特地走到我身边向我敬酒,并说:“你今天的发言很精彩。”会后,我将发言整理成文:《“对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调研专家组的期望》。此文被“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倡导者、黄山学院方利山教授收入他的新著《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文汇》一书,此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省地方志办公室主办的《志苑》双月刊总编辑孙平先生,嘱我改写成《“东南邹鲁”今何在——恢复“古徽州一府六县建制”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发表于《志苑》2008年第5期。
  澎湃新闻2018年3月19日报道中,提及拙作《徽州更名黄山和绩溪划出徽州的法律透视》。此文写于2001年11月15日,发表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这里说明一下,我虽然在该学报发表过多篇论文,但此文并非我向他们投稿,不知那位先生推荐的。原题为《从法律角度透视徽州更名黄山、绩溪划出徽州的弊端》,编辑改了标题,我也没有意见。
  综观黄山市长孔晓宏同志对“复名徽州”的回应,也就是澎湃新闻报道标题上的11个字:“改不改名,徽文化都被传承”。孔市长的回应,我看过于“近视”了吧!
  澎湃新闻报道称: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时任副主主委钱念孙同志于2017年3月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的《关于黄山市恢复徽州地名的建议》,指出:徽州改名黄山,负面影响起码有三点:不利于历史文化的有序传承和家乡情怀的维系;“黄山”地名重复过多,给旅游者和文史资料记载都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不利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推进和整体实施。为解决这些问题,钱念孙同志认为,徽州复名及相关区划调整,实行比不实行好,早实行比晚实行好。他还在建议中提出了徽州复名及相关区划调整的三种备选方案:一是在现有黄山市范围基础上,绩溪和婺源回归,建立徽州市;二是绩溪回归,黄山市更名徽州市;三是现有行政区划不变,仅把黄山市复名为徽州市。在此,我表示:宜先实行第二个方案,待条件成熟时再实行第一个方案,第三个方案不可取。为什么不可取?它不利于徽州文化生态的全面、整体、持续保护。
  虽然孔晓宏市长认为黄山地名不会弱化徽州文化。据澎湃新闻报道,但也有来自安徽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持不同观点。
  澎湃新闻报道称:籍贯为安徽祁门的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高院副院长汪利民向澎湃新闻表示,徽州更名黄山已有30年,现在黄山的不少年轻人都已经渐渐忘了徽州这个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徽州复名的紧迫性与日俱增。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汪利民认为徽州应该尽快复名。
  汪利民同志的意见显然是正确的。我举个例子,黄山市社科联和市委党校合办的《徽州社会科学》月刊(我特别提醒:《徽州社会科学》的“徽州”,是原来徽州地区的“徽州”,不是1987年由歙县岩寺区变更黄山市直属徽州区的的“徽州”),高举“徽州”这面旗帜,挖掘徽州文化,宣传徽州文化,普及徽州文化,一直坚持下来,实在难能可贵。但是,我们看到,常为《徽州社会科学》撰稿人员,如屯溪的陈平民,方利山,婺源的陈爱中,绩溪的洪树林、胡成业等等,他们年纪都大了,撰稿的精力是渐行渐远了。我原来也写过不少稿子,发表在《徽州社会科学》上,现在就觉得力不从心了。孔市长说,改不改名,徽文化都被传承。古人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徽州这个地名没有了,徽州文化如何传承得下去?汪利民同志前面说了,“徽州更名黄山已有30年,现在黄山的不少年轻人都已经渐渐忘了徽州这个名字。”再过30年,现时仍在为徽州文化贡献力量的老先生,大部分都要西去,这是自然规律。到时,徽文化真能传承得下去,那真是善哉善哉了!
  徽州文化的物质遗存,如徽州古民居,徽州古祠堂,徽州古牌坊、徽州古街道(含屯溪老街)等等,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但是,未来的年轻人,只知道黄山,不知道徽州,上列诸多徽州文化物质遗存,就有可能成为黄山文化物质遗存了。这不会是危言耸听吧?
  澎湃新闻报道称:籍贯是安徽歙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也向澎湃新闻表示,从文化情怀上,他还是对徽州有感情,比较认同徽州复名。
  澎湃新闻的报道,我将全文附到后面,这里不再转述。下面仅说说报道中第三节“程序悖论”。
  国家民政部和安徽省民政厅曾于1990年8月、1993年5月和1998年7月分别对“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答复,称:安徽省人民政府赞成将绩溪县从宣城地区划回黄山市管辖,拟将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又称: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变更,应按照国发(1985)8号文件(即《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继称:至今未见绩溪县人民政府和有关地市提出这个问题的请示,所以省政府无法向国务院申报云云。
  请问国家民政部和安徽省民政厅,你们是当年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绩溪和旌德两县划到宣城地区(后改市)的具体承办单位,请你们翻开当时的档案看看,有没有绩溪和旌德两县要求从徽州地区划到宣城地区的报告?旌德情况我不清楚,绩溪县是绝对没有打报告的!时任绩溪县委书记汪士理、县长彭俊朝,当我面说过,当他们知道国务院的文件后,大吃一惊,惊得目瞪口呆!汪士理还和我讲,虽然赶到省里去已经没有作用,但他还是立即动身去了合肥。
  现在,按国家民政部和安徽省民政厅的说法,绩溪县能打报告划到黄山市吗?县委、县政府的干部都是宣城市委任命的,他们有这个胆量打这个报告吗?说白了,民政部、民政厅的同志,不是明摆着在糊弄人嘛!
  我认为:绩溪划回黄山,继而恢复徽州市,这两个报告理应由现在的黄山市人民政府来打。我意见是分两步走,先走第一步,再走第二步。要想徽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第二步一定要走,早走主动,迟走被动。请黄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三思!
  走笔至此,我要说说人民日报李辉同志的文章。为行政区划的事,李辉写过多篇文章,都是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评论是非的,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大地》上。他的第一篇文章是《可惜从此失荆州》,是针对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94年10月将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为荆沙市而写的;第二篇文章是《襄樊何不称襄阳》,也是针对湖北省政府改襄樊地区为襄樊市而写的。前者简单,后者复杂。解放初期,行政区划大调整,1950年5月,隔着汉水相望的的襄阳和樊城两镇合并为县级襄樊市,隶属襄阳专区。1983年8月,襄阳专区撤销,襄樊市上升为地级市。西汉建襄阳县,襄阳这个地名有2000年的历史;襄樊这个地名的出现,满打满算也只有60年。襄阳专区存在的时候,风平浪静;襄阳专区没有了,风生水起。李辉就在这个时候写了第二篇文章。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尊重民意,尊重历史文化,也很尊重李辉同志的意见,先后决定并报经国务院批准,1996年12月将荆沙市改为荆州市;2010年12月将襄樊市改为襄阳市。像这种地名变更的事情,中央主要领导日理万机,是管不了的,关键在省里。1121年,宋徽宗镇压了方腊的同时,改歙州为徽州,距今将近1000年了。1000年来,徽州大地上涌现了大多大多的历史人物,徽州人民创造了大多大多的历史文化,仅徽州文书而言,就相当了不起啊!31年的黄山市,哪能与1000年的徽州相比呢?李辉同志也是从历史文化角度,为徽州复名写过多篇文章,历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没有湖北同志善听民意、敢于担当的精神,致使徽州要复名、绩溪要回徽的呼声,迟迟得不到解决。我再次吁请现任省委、省政府领导要尊重民意,尊重历史文化,也要尊重李辉同志的意见,尽快决断!
  有人担心,小黄山市可能乘机死灰复燃。我认为,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小黄山市已经寿终正寝,不可能复活了。我们说要恢复徽州市,是要辖原徽州地区所属的全部县和县级屯溪市,以及黄山风景区。从以人为本理念考虑,恢复徽州后,只能出现一个黄山,即黄山风景区!我还认为,太平必须恢复,称太平县也行,称太平区也行,就是不能称黄山区。黄山景点“猴子望太平”,也是历史,电视台篡改为“猴子望云海”,这也是篡改历史,必须纠正。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憾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习近平同志的话,讲得多么好啊!对于复名徽州,其针对性之强,令我这个83老叟欢欣鼓舞。
  最后,赋诗一首:复名徽州
一千年的徽州
涌现了多少历史人物
蕰含了多少历史文化
1987年11月27日
我们记住这个日子
没有了徽州
在乡的,外地的,海外的
千百万徽州人
铭心刻骨的乡愁
是扯不断的乡愁
愈来愈浓烈的乡愁
呼吁省委省政府领导
消除千百万徽州人的乡愁
绩溪回徽,恢复徽州
有利保护文化生态徽州
有利做大做强旅游徽州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徽州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争创安徽全省第一流

 2018年3月25日作,26日晨修改

【作者简介】
  章亚光,1936年生,安徽绩溪瀛洲村人。双大专学历。195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芜湖电力学校、市科学研究所、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绩溪县医院、县革命委员会、县手工业管理局、县人民法院,分别担任会计、秘书、审判员等职务,1971年入党,1988年加入省徽学会、法学会,1989年加入中国法学会,1997年退休。退休前后,曾荣获省、地(市)、县及本单位“官方”颁发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学员、优秀党员、优秀论文作者等称号20余次;主编《绩溪县法院简志》(打印本)、《绩溪县工商行政管理志》、《徽州古村落——瀛洲》、《绩溪县城建志》;系1998年版《绩溪县志》编纂、法律顾问,2011年版《绩溪县志》撰稿人员;出版个人文集《法苑求索》、《徽州情结》、《名村与名城》、《往事不如烟——我的博文集》;受聘曾担任黄山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绩溪县商业总公司、利民机械厂、工商银行法律顾问;2004年被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聘为研究员,2006年应聘担任大型徽文化丛书《名人故里绩溪》编委和大型电视专题片《走登源》顾问。个人业绩入选《中国知识经济人才库》,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中国人才大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注:退休10年后,不再参加两级法学会活动。)

【附】澎湃新闻2018年3月19日的报道

黄山市长首度回应“复名徽州”:改不改名,徽文化都被传承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上海)责任编辑:姬雪莹

  近年来,有关安徽省黄山市复名徽州市的呼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就这一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市长孔晓宏日前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黄山市市长孔晓宏
作出回应。
  孔晓宏认为,徽州也好,黄山也好,反映的都是这个地区的文化标识。改与不改,徽州文化都能得到传承,因为“徽州文化体系非常强大,不会被遗忘”。
  孔晓宏还指出,地名更改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作为地方政府,我们不好去打这个‘口水仗’,没什么意义。”
  这是在任黄山市长首度就徽州复名一事对媒体作出回应。
  虽然孔晓宏认为黄山地名不会弱化徽州文化,但也有来自安徽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持不同观点。
  籍贯为安徽祁门的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高院副院长汪利民向澎湃新闻表示,徽州更名黄山已有30年,现在黄山的不少年轻人都已经渐渐忘了徽州这个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徽州复名的紧迫性与日俱增。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汪利民认为徽州应该尽快复名。


安徽省高院副院长汪利民


歙县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
  籍贯是安徽歙县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祖伟也向澎湃新闻表示,从文化情怀上,他还是对徽州有感情,比较认同徽州复名。
  复名根源
  黄山复名徽州一事的根源在于1980年代后期的行政区划调整。
  徽州于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建置,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县6县。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


徽州古城
  1949年5月婺源解放,先后划属浮梁专区、乐平专区。1952年后,婺源由江西上饶管辖至今。
  1987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的绩溪县划属宣城地区。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三区和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四县。
  这一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主要着眼于开发黄山旅游资源,“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比如,安徽省政府在《转发国务院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中就指出,“这一决定,对于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资源,进一步发展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的旅游事业,带动皖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出发点是开发黄山旅游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30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文化界人士,对于恢复徽州旧称的呼声络绎不绝。
  在为黄山复名徽州奔走呼吁的众多人士中,人民日报原高级编辑李辉颇具代表性。


人民日报原高级编辑李辉
  1998年4月,李辉即在《人民日报》“大地周刊”发表了《可惜从此无徽州》一文。
  2016年,借着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契机,李辉再一次撰文呼吁恢复徽州地名,在《人民日报》撰写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李辉写道,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
  两会呼声
  和以李辉为代表的新闻文化界人士一样,关注徽州历史文化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年来也屡次通过各级两会平台,表达他们祈盼徽州复名的心声。
  这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徽州一般都有某些方面的渊源。他们或为徽州籍,或为研究徽州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
  早在2006年3月,婺源籍的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法制委员会原主任黄景钧,就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恢复徽州一府六县建制、成立徽州地级市的建议》。
  建议称,徽州行政区划的变更,给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婺源和绩溪从徽州划出,使得徽文化失去了厚重的思想根基。因着眼于发展黄山旅游而将徽州更名为黄山的做法,也有损于徽州这一享誉海内外的地域品牌。


绩溪县副县长柯宁宁
  黄景钧建议,恢复徽州一府六县建制,整合黄山市和婺源县、绩溪县,组建徽州地级市,市政府设在屯溪。他认为,此举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体现在整合并优化配置徽州旅游资源、促进徽州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更好地尊重徽州当地人民的意愿、增强民族认同感、弘扬诚信和谐的社会理念等五个方面。
  离开故土的黄景钧尚且如此关心徽州,留在当地的代表委员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
  2017年1月,民盟安徽省委以民主党派界别团体的名义,向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徽州复名及绩溪划归徽州的建议》。
  建议的核心内容是:将绩溪县划回黄山市;将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辖三区五县和黄山风景区。建议的具体执笔人为: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委员、黄山市政协时任副主席张俊杰,十一届、十二届安徽省政协委员、绩溪县副县长柯宁宁。
  距离民盟安徽省委向安徽省政协提交徽州复名的建议不到两个月,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时任副主委钱念孙,又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黄山恢复徽州地名的建议》。


民盟安徽省委副主委钱念孙
  钱念孙在建议中指出,徽州改名黄山,负面影响起码有三点:不利于历史文化的有序传承和家乡情怀的维系;“黄山”地名重复过多,给旅游者和文史资料记载都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不利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推进和整体实施。
  为解决这些问题,钱念孙认为,徽州复名及相关区划调整,实行比不实行好,早实行比晚实行好。他还在建议中提出了徽州复名及相关区划调整的三种备选方案:一是在现有黄山市范围基础上,绩溪和婺源回归,建立徽州市;二是绩溪回归,黄山市更名徽州市;三是现有行政区划不变,仅把黄山市复名为徽州市。
  程序悖论
  针对社会各界对徽州复名一事持续不断的讨论,包括黄山市、安徽省及民政部在内的官方,也曾通过各种渠道作出回应。
  2004年,安徽省绩溪县人民法院退休法官章亚光,在《合肥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题为《徽州更名黄山和绩溪划出徽州的法律透视》(以下简称“《法律透视》”)的文章。


章亚光
  据章亚光在文中回顾,民政部和安徽省曾于1990年8月、1993年5月和1998年7月分别对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予以答复,称安徽省政府赞成将绩溪县从宣城地区划回黄山市管辖,拟将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又称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变更,应按照“国发【1985】8号”文件(即《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继称至今未见绩溪县政府及有关地、市提出这个问题的请示,所以省政府无法向国务院申报。
  2006年5月,按照委员提案办理程序,民政部也对前述黄景钧的建议作出了答复。
  民政部答复称,整合黄山市和绩溪县、婺源县,组建地级徽州市的行政区划调整,既涉及到现行黄山市行政区划体制的改变,又涉及地级宣城市和江西省行政区划的变动;既有历史渊源联系,又涉及现实利益格局的调整,牵涉面较大,情况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广泛征询民意。待时机成熟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发1985年8号),由安徽省、江西省政府按程序上报审批。
  另据钱念孙向澎湃新闻透露,对于他2017年3月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徽州复名建议,民政部在2017年9月也作出了答复。答复内容和对黄景钧建议的答复大致相同。
  而民盟安徽省委2017年1月向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所提徽州复名的提案,安徽省政协提案委员会认为复名徽州一事不是省级层面能解决的问题,因而未能获得立案。
  从章亚光《法律透视》一文披露的内容可以看出,最迟在1990年8月,也就是在黄山市成立两年多后,就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黄山市区划一事提出建议,但近30年来并无进展。
  从《法律透视》一文还可以看出,黄山市区划调整一事之所以没有进展,其根源在于涉及的市县(区)两级政府没有调整的意愿和动力,也没有就这一问题向上级政府提出过请示。
  根据《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行政区划的调整必须由涉及的县市区政府向上逐级申报。因此单从程序上来讲,只要基层政府不向上申报,区划调整的程序就启动不了。
  官方口径
  从地方政府的公开表态看,目前徽州复名一事所涉及的各县市区,并没有推动此事的足够意愿和动力。
  澎湃新闻注意到,仅从公开报道来看,绩溪、婺源两县官方从未就徽州复名一事公开表态。截至目前,仅黄山市民政局对这一问题作出过公开回应。
  2016年7月3日,有网友专门就黄山市政府对于“复名徽州”一事的态度,在黄山市政府官网上进行了咨询。
  一天后,黄山市民政局即做了详细答复,强调“黄山市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够、发展不优,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
  黄山市民政局在回复中表示:客观地说,黄山市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够、发展不优,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我们将紧紧抓住“十三五”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旅游+”,坚定不移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共筑更美更富黄山梦,努力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从黄山市民政局的回复可以看出,徽州复名一事并没有纳入当地政府的议事日程,这与黄山市市长孔晓宏日前向澎湃新闻回应的口径一致。
  2018年3月14日,在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孔晓宏向澎湃新闻表示,黄山市的地名不会弱化徽州文化,复名徽州也不等于徽州文化就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孔晓宏认为,徽州文化体系非常强大,不会被遗忘。他还指出,早在2008年,文化部就批复了建设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徽州文化传承起到了很大作用。
  2008年1月,文化部批准成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明确其覆盖范围是老徽州的“一府六县”,即除现黄山市区域外,还包括绩溪和婺源两县。
  需要关注的是,行政区划因素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工作推进造成了不便之处。
  在钱念孙的前述建议中,他指出徽州改名黄山负面影响的第三点,就是不利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推进和整体实施。他指出,保护区的范围覆盖两省三市,与现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无法有效衔接,协调难度大,不易整体联动推进。
  据钱念孙在建议中介绍,2012年6月,民盟中央领导曾率专家组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组在呈送中共中央的调研报告中提出:应考虑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尽快结束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被肢解、割裂的现状,将现有的黄山市、绩溪县和婺源县合并为统一的行政区域,并以徽州命名。
  此外,钱念孙2017年建议中有关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忧虑,也在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中得到了印证。
  今年的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加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也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试点,更好地推进其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提案。两份建议提案的内容基本相同。
  两份建议指出,尽管目前徽州文化保护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保护经费严重不足、文化生态整体保护规划措施推进困难、传统村落保护形势严峻等方面。


徽州古城


婺源


休宁齐云山


歙县县城


歙县宏村


歙县风光·棠樾牌坊群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


祁门桃源村


绩溪传统席面十碗八


2005年绩溪获得国字号招牌中国徽菜之乡


2007年绩溪又获一国字号招牌中国厨师之乡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