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养精深 尊贵谦恭
—记章然先生池州访宗

章新泰

  应杭州宗亲邀请,我于今年六月六日携家人前往拜访。翌日本应在杭州逗留一天,又应苏州晓东宗亲再三电话催促到苏州一聚。原来六月七日苏州有个宗亲聚会,一是德高望重的台湾章然老先生伉俪即将离苏返台,苏州宗亲要为其饯行;二是很多宗亲仰慕老先生的书画,已经约好了这一天,索求墨宝,杭州也有几位宗亲为此专程赶到,我们也调转车头于上午十一时来到苏州甪直章老在大陆寓居的家中。老夫人在楼下接待着客人,老先生在楼上正为求字的宗亲挥毫创作。此时,我们池州章长节宗亲给我发来信息,说他已决定以澳门《华文百花》杂志社的名义于七月二日在池州举办一个大型书画邀请展,想请章然先生莅临指导。而此时我恰好正在老先生身边,我请长节立马与老先生通话,一开始老先生得知办画展邀请他参加,有点为难,因为他们已订好六月十日去台北的机票,七月一日又要赶过来,毕竟都已是八十多高龄的老人了。接着电话那头又说,画展开幕仪式后,当天晚上他(长节)还要借全国各地书画名家高朋满座举行婚礼。老先生听说(大龄)宗亲要举行婚礼,这是好事,一改迟疑不决,立刻爽快、乐意答应:“啊!那好,那一定要参加祝贺!”那语气是决断千里志不移!
  为给长节分担繁忙,我主动提出去合肥机场迎接老先生伉俪,并于六月三十日晚上与台北德生会长通报了信息,表示要负责老人家的平安与康乐。七月一日下午我们的车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新桥机场,二位老人如期出现在我们面前,拖着行李,还怀抱一个大画筒。他说,这里面装着他创作的两幅画,一幅是送长节结婚的贺礼“嘉藕图”,另一幅是送给我喜欢的山水画。我听到后受宠若惊,喜出望外!早在2008年第一次在浦城相见,我即喜得先生墨宝字幅,还为我们池州章氏文化研究会会刊题了字。前不久在苏州我见老先生从上午写到下午,就不忍再去打劫,他回台后竟然特别为我作了画。他与我步出机场大厅时边走边带着认真得意的神形说:“我还为你的画写了一首诗,颇费了一番脑筋的哟!还将‘新泰’二字的谐音写成‘心态好’融入诗句。”可见先生对人热情真诚,没有丝毫敷衍应酬之意。画幅展开后让人感叹,不愧是胜任了两届台湾画学会会长之手笔,皴擦泼彩是佳作,出口成章便是诗,那清新典雅、神韵风骨跃然纸上,谁不喜欢!我随即拍下发到微信朋友圈共享,并自豪地附言“有画有字还有诗”。
  在合肥到池州的路上,我向老先生报告了这次“水墨典藏·当代中国画名家精品”池州—澳门巡展的活动安排,他随即明确表示,参加完明天的画展开幕式和长节的婚礼后,就不参加九华山的三天写生创作及其他安排了,而是急于要与池州章氏宗亲多交流访问,多走走看看,可见老先生宗亲情深。
  遵照老先生的意愿,第二天早餐后,在我们池州章氏主要负责成员陪同下,首先请他们二老参观了池州章氏文化研究会办公室,为研究会册页题词留念;参观了池州市博物馆,馆长特意安排了章家“征”字辈的姑娘讲解员陪同参观讲解,使二位老人分外高兴,倍感亲切;还游览了祖国母亲河——长江池州港口,近距离一睹长江的风采;接下来环游美丽的平天湖,那湖光山色、大气优雅、纯洁自然的生态,清澈见底的湖水,随处可见的大片荷花塘盛开着美轮美奂的荷花和那映衬的绿叶。早在二○○八年浦城《章氏文化研究》会刊第一期即刊登了老夫人刘毓芬女士的《荷塘双鹭》画作,如今见到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在画家伉俪眼中是惊、是奇、是喜!难怪乎人称西施为“荷花神女”。眼前的现实,让他们俩兴奋不已,激发了他们的浪漫情怀,二老相拥、搀扶着以此为背景,我们一次次为之按下快门,他们又一次次回首凝望,久久不舍离去,感恩祖国美好河山。这使我想起了先生用在他的画作上的一枚铃章曰“淮水东头有故居”,还有自称“台北久客”的落款,那寓意深刻的爱乡思乡的激烈情怀,与于老右任先生那站在高高的阿里山上,面向故乡高声呼喊的表现形式不同,却如出一辙。
  不知不觉已是午餐时分,松苗宗亲作东在齐山脚下一家四星级宾馆用餐,并在此环境优雅的宾馆重新登记住宿。餐间品尝皖韵徽风之美食,尤其是那道“臭鳜鱼”,做的正宗独到,二位老人说从来没有吃过此特色味道,还有地方的时鲜菜蔬也是第一次品尝,连连称赞。
  下午三时,有分管市长参加的画展开幕式上,池州电视台记者特别采访了来自台湾的著名画家章然先生,面对镜头,老先生称赞池州山美水美,人杰地灵,他评画评字功底深厚,睿智谦和,侃侃而谈,大气儒雅,博得颜值高分,让池州人民在荧屏上认识了我们的这位来自台湾的宗亲。晚上在长节的婚礼上他为新人送上“嘉藕图”,即“佳偶天成”之意,以表祝贺,可见用心良苦真诚,博得来自全国两岸三地书画名家和各位嘉宾的热烈掌声。
  第三天是他心中最向往和期待的活动,与池州广大章氏宗亲亲密相见和拜谒池州章氏先祖。池州章氏文化研究会的会长等主要成员,以及专程从福建泉州星夜兼程赶来参加此次活动的章勤宗亲携一对子女,我们十几位宗亲相陪,参观离城区二十公里开外的古老村落元四章。大约七百多年前元四章祖先看中这太朴大山之阳乃风水宝地,有意安排子孙迁居于此,果然成为邑内望族,历史上留下很多辉煌古迹。村中东西双流合抱,其中古宗祠两座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经政府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投资,更是锦上添花。我们首先来到章氏宗祠孝友堂和敦睦堂,元四章宗亲听说台湾章然先生来到,祠堂已经准备好欢迎的鞭炮,以祠堂最高礼节,大开中门迎接。我们来到每个祠堂都在神龛前全体肃立三鞠躬,拜谒祖先。接着又乘旅游观光车去拜谒元四章始祖正一公墓,墓阶九十级,且陡峭,我们担心老人体力不支,劝他们不要上去,而他们双双很轻松地登上了,面对高大的墓碑,再行叩拜。接下来又去拜谒一座省级文物保护的秩叙堂,老先生夫妇被这里原始原貌三进三开间的古老木结构祠堂所吸引,特别是历朝官府送来的科考捷报喜报仍贴在木墙壁上,字迹清晰可辨,已是入木三分。还有表现各种寓意的雕梁画栋,精美的基础石构件等,无不引起老先生夫妇的极大兴趣。他们称赞章氏祖先的聪明智慧是古文明象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值得尊重和保存。
  午餐由敦睦堂早已作好准备,我们将在这座祠堂里与宗亲们共进午餐。这敦睦堂占地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虽遭人为破坏,后经宗亲齐心协力耗十余年终于恢复建成,仍不失恢宏气派。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三十余位宗亲一起用餐,举杯畅叙宗亲之情,交流两岸家族文化,就是一个纯粹家的氛围,本身也是传承宗族文化的体现。我首先向当地宗亲介绍了老先生伉俪,他们宗亲情深,为祖地浦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已经多次聆听老先生的精彩演讲,是一种享受,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欢迎老先生给我们讲话。只见他面带微笑,从容地站起来向每位宗亲致意,敞开心扉,诉说衷肠。谈到他小时候在老家江苏淮安求学的经历以及一九四九年到台湾后,当时台湾的政治、经济状况,人生地不熟,谋生求学的艰难,从不被人理解、信任,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打拼,最终走上政界,在蒋总统经国先生属下工作;在书画艺术上拜师求教获得成就,并被推选为两届台湾画学会会长,退休后仍为司法院顾问、台湾章氏宗亲会会长,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智慧,服务社会,服务宗亲事业。一番励志言语使在座宗亲受益匪浅。敦睦堂的自家义工厨师精心制作当地农家菜,不论咸淡、肥瘦,他们都吃得津津有味,体现了他们完全融入在浓浓的宗亲情感之中的高尚修养。宗亲们向他们二老敬酒,总是那么认真接受,彬彬有礼,有来有往。第一次在这偌大空旷的祠堂里与宗亲们推盘把盏,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餐后,陪同而来的宗亲有人打起了主意,请老先生为他们留下墨宝,他老爽快而高兴地答应了。这里很快备齐了文房四宝,只见他挑选好毛笔,摆开架式,神彩飞扬,落笔生辉。首先为敦睦堂册页题字“古祠新生”,“拜祭三祠祖,两岸一家亲”。接着后面求字的宗亲各人手持一张宣纸,也算自觉,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遂了心愿。一下午连续近三个小时过去了,我看应该是很累了,就开玩笑地说:“再这样下去累了老先生,要发脾气把毛笔扔掉了。”他稍着停顿,不改马步姿势,斜望着我(新泰)俏皮地笑着说:“不会的,因为‘心态好’呀!”引起围观的宗亲轰堂大笑。最后还主动提出为敦睦堂题写了一幅“祖德流芳”四个大字,赠予敦睦堂惠存,落款“台北章然敬书”。此幅将由松苗宗亲出资请专业制作成樟木匾额永久悬挂在章氏宗祠敦睦堂。
  离开元四章时已是五点半了,城区那边又有一拨年轻的宗亲在酒店恭候共进晚餐,这是一个能坐下二十几个人的大圆台子,按照池州当地的风俗,年轻小辈给长辈敬酒是理所当然的。酒过三巡,他立起身来,招呼老夫人:“来,我们也逐个地给宗亲敬酒。”这举动被我制止了,我说:“小辈们跑到你们面前来敬酒一是你们二老是远道的贵客,二是长为尊,这是应该的。你们要是与他们一样走出席位给他们敬酒,他们会感觉承受不了的,我建议您老就即席给大家发表一篇演说吧!”他定了定说:那好吧,我就《论语》的开篇章节作一点个人学习领会吧!“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呼?’……”讲着,讲着,随着声音抑扬顿挫和手势的配合,完全进入了一个国学课堂的氛围,而听着的人已经忘记了在就餐,没有谁动筷子、杯子,还有人用手机全程录相,两个餐厅服务员也定了神,笑着说:没有见过还有这样来用餐的客人。散席时已是夜十点多钟了。
  第四天,我一早赶到宾馆,他们二老已经用过早餐等在大厅。我说昨天辛苦了!他们笑着说:没觉得辛苦,与宗亲在一起特开心,有意义,很难得。我说,那好!今天继续。上午先是参观兴艺宗亲伊田园池州体验店,再是去参观建斌宗亲创办的康民医院,然后去安庆会宗亲,安庆会长新亮夫妇专程赶过来迎接。安庆是安徽省原省府,著名黄梅戏之乡,人文历史厚重,游迎江寺,登振风塔,阅滔滔长江,览大江南北无限风光,品地方特色美味佳肴,参观了赵朴初故居等活动,意犹未尽,无奈下午有约在先,四点钟要赶回池州,增贵宗亲要请老先生为其新近将要开业的“章增贵中西医结合门诊部”题写衔牌。等我们赶到那里时,已经聚集了一批宗亲要与远道而来的客人相聚。先是由主人带领参观这城乡结合部的别墅形诊所的外部环境。偌大的前庭后院,花木果蔬皆有,池中荷花亭亭玉立,鱼翔浅底,墙外森林蝉鸣鸟飞,好一派桃园幽静。老先生伉俪啧啧称赞!这个还不算什么,再看看主人介绍室内诊室、中西药房及他的特殊医疗器械,更是耳目一新。增贵原是公立医院大夫,后下海创办儿科诊所,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得群众欢迎,后来办成了有五十名医务人员的池州市儿童医院,方圆几十里、百里外都将宝宝送来看病,每日门庭若市。正当儿童医院办得如日中天时,他突然将医院贱价转让,托付同仁们去经营,他又对中西医结合治风湿疑难杂症来了灵感,兴趣满满,开办至现在才二年多时间,又是远近闻名,又待扩建搬迁。章然老先生伉俪为宗亲的聪明才智和成就由衷喜悦,你说面对这样优秀的宗亲求字岂有不允之理?于是乐意按主人所嘱来题写衔牌及励志铭等。笔墨一动,即是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宗亲们象昨天在祠堂里排队候字那场景外,没想到当地一邻居夫妇闻讯赶来,带来其小学生模样的女儿和一张约4尺宣纸写满正楷小字的书法习字作品,要请老先生为其指教点评,看来这家人对书法的追求与崇拜是何等执着。老先生亲切和蔼地鼓励和指教了这位小女孩,这对夫妻还请求老先生在其女儿习作上签字,老先生高兴地而又认真地题上“持之以恒,必有长进”八个优美的行楷,落下款,并正正规规地盖上印。那一家三口左谢右谢,迟迟不肯离去。不知不觉又是二个时辰过去了,天色已晚,对面饭店的老板娘来催用餐了,无奈任务还没完成,只得请老先生喝口茶,休息一会。这时增贵大夫献上他那医术技艺了,“老先生累了,我来给您按摩一下?”增贵还是池州太极拳协会的副会长,他将太极功夫及哲理融入中医医术之中。几掌下去,老先生连连稀奇,好舒坦轻松,象换了副筋骨似的。接着又写,再按摩,直到晚八点半方才离场就餐,又是收了个晚工。
  按画展计划安排,第五天众多画家由九华山转场去石台牯牛降原始森林参观写生,这一天是长节陪同章然先生夫妇参加大班子活动,去领略一下皖南山区的风光。晚上回来在宗亲章燕的“鱼米之乡”酒店与宗亲欢聚。就在这天下午南京伟斌宗亲打来电话要请章然先生去南京,因为溧水宗亲远祖一棺祖坟因国家规划建设要搬迁,与那里的宗亲发生意见分岐,定于七月六号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谈判,想借章然先生之力出面与政界交涉,也是用心良苦。突然出现的新任务,有点为难,一是七月八日在台湾有约参加活动,恐误期;二是去南京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最后他还是说:“老祖宗的事为大”,也不顾其他得失了,尽力而为,故决定去!本来我们是六号安排送别饯行晚宴,就改为今天了。我们又有几位在行政部门供职的宗亲前来陪同,席间亲切交流,情真意切,期待下次再相见。虽已话别,但是求字的人仍不少,于是又去下榻的宾馆挑灯夜战。有宗亲眼见时间不早,明天即离池了,急得找我央求给他写一副,我好象成了“画托”。又是夜十点半了,我说不能太劳累老先生,请老先生休息。
  六号上午,冒着瓢泼大雨,建斌开着车,我们一起赶往南京。南京宗亲的热情和章然先生的个人魅力,感召了上海、浙江、河南、苏北的宗亲专程来宁欢聚,可见场景之感人。七号一早去溧水拜谒祖先章珪公(章溢之兄)之墓(明初),参观章氏宗祠,宗亲居住村落。中餐,熙忠宗亲在府上设家宴三桌招待宗亲,并与河南承友宗亲陪同我们一道送老先生伉俪去合肥机场,终于能按原计划于当天夜九点多钟平安顺利抵达台北,圆满结束行程。
  在二○一○年第四届中华章氏联谊大会上,浦城县人大常委会授予章然先生“浦城荣誉市民”称号,中华章氏第四届联谊大会授予章然先生为“中华章氏才俊”光荣称号,以褒奖他多年来为两岸宗亲联络、协调、出智、出力,为祖地浦城章氏文化事业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今天,在他老人家应邀访池一周的时间里,我自始至终陪同左右,方才深刻认识到浦城官方和民间给予章然先生的荣誉和评价是正确的,是当之无愧的!七天来我们同吃同行,他那每个言行举止,每席谈吐高论,都透溢着他那一生一世高境界的人生修养,强烈的宗亲情怀,爱国爱家的高尚品行,渊博的学识和智慧,以及他那长者风范和人格魄力已深深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想他应该是值得我们每个章氏宗亲学习的楷模。责任感促使我去用文字将这一切记叙下来,并向宗亲们传达,因为这是弘扬章氏文化的正能量。受过正规的、没有遭受损毁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加上自己勤奋努力的老一辈铸成的优秀品德与风范,还有他那一副硬朗的身板,与书画气功结缘,练就的积极人生观与平和心态,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显得多么的珍贵!
  章然先生一生饱读诗书,勤于实践,学养深厚,必是睿智练达,才华出众者。无论他在从政、从艺,还是在法学界,皆有卓越建树。还包括他那美满幸福的家庭(见《章氏文化研究》第十五期封四),都是值得称赞与效仿的。故,越有才华,越显谦恭,越是谦恭,越显尊贵。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章然宗亲。
二○一五年九月初于上海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