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访宗

章学克

序 语

  安徽省池州市位于我国佛教名山九华山麓,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是钟灵毓秀之地、文化礼仪之乡,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它也是皖南章氏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清明时分先往池州太和章村走了一遭,十一长假又与章意宗亲一同拜访了池州元四章氏宗亲,圆了我梦寐已久的梦。

神秘古村——太和

  来安徽铜陵工作前已与池州太和登舟宗亲有密切的交流、联系,因各种原因不便返家,适逢清明时节,遂询问登舟,太和章清明节有何祭祖活动。他兴奋地告诉我,正有一些失散了近两百年的太和章宗亲回来认祖归宗,我当下决定前往太和参加这个祭祀活动。从铜陵到池州只一个小时车程,通过登舟宗亲介绍,又与池州章氏文化研究会章新景会长结识,新景宗亲还陪同我们参观了研究会办公室和池州市的历史文化区。
  次日清晨与登舟赶往太和章村,太和离池州市区相距并不远,但因山路被水冲毁,遂下了汽车又改坐摩托车才到达村里。呵,真是别有洞天!听完介绍,我觉得太和章村还真是奇事多,除了这是一个夜不闭户的村落外,连祭祖活动都与众不同,大多章氏集聚地祭祖都在白天,而太和章村历次来都是晚上祭祖。那就入乡随俗吧!
  据村里宗亲介绍,太傅仔钧公第十五世孙正一公,居元四村(原梨村)。正一公娶张氏,生三子,长子保一、次子保二、三子保三。保一公未传;保二公居元四;保三公生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卒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公喜游猎,于元末打猎至太和,见太和乃风水宝地便定居下来,始为太和初祖。
  至今,太和章完好的保存着民国时修的一百卷《梨村章氏宗谱》,现存世仅太和章一套。据谱记载,太和章人才辈出:有万历戊子科武举人章一宪、长沙太守章嵩祥、县令章应梅、章嵘斗等。另外,太和章风景秀丽有“十景”,如仰天塘、三池龙水、四顾奇峰、五女拜寿、水塘映日、七女泼水、八仙聚会等等。
  太和章氏宗祠又名“报德堂”。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三开间,前后四进,坐北朝南,进深40米,宽13.4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宗祠依次建筑为大门、门厅、中厅,祭祖厅。后进祭祖厅为二层楼。祠中各种厅梁纵横交错。梁衬雕刻各异,石磉独特,徽派建筑特色浓厚。
  池州市是傩戏之乡,太和村章氏傩戏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章氏祖先流传下来的古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池州傩戏中,太和章氏傩戏又与其它氏族傩戏有所不同。傩戏唱腔有两大类,一类是傩腔,一类是高腔。其它氏族傩戏全是傩腔,而太和章傩戏全是高腔。傩腔只有几种曲牌,而高腔有五十六种曲牌。唱腔各异,声调优美,学唱难度大,声音高昂好听。在所有的傩戏中,太和章傩戏是一种独特的唱腔。近年来,文化部门和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来我们太和章考察研究。
  祠堂内设六桌供品,祭祖厅一楼设茶点供品,意为让先祖先品茶用点心;中厅设三桌供品,中为“官席”供品为满汉全席,意为让为官的先祖与其同僚一起享用;左右两桌为先祖席;门厅左右两桌为水果供品;类似于现在的饭后甜点;门厅与中厅之间的天井处设一香案,曰:“天地香案”。
  晚约八时许,祭祖仪式正式开始,鼓乐队奏乐,引请主祭者、陪祭者沐手洗脸就位,所有子孙按昭穆长幼有序的依次跪在门厅内外。主祭者、陪祭者从“天地香案”起,先后至每桌供品处祭拜,在“跪”、“拜”、“起”声中进行着祭祀,各香案三跪九叩毕,宣读祭文。太和章祭祖仪式中有个与众不同的程序叫“宣读祖讳”即为将历代列祖列宗的名字宣读出来,宣读完毕大家集体将自带的冥币在天井内焚化。整个祭祖仪式长大三小时,严肃而隆重。在当晚回铜陵的路上,仍仿佛还置身于太和章村。

走进元四章

  到达池州章氏研究会办公室,宗亲们早早地等着,宗词、登修宗亲介绍了当地章氏(元四章氏,元四村原名梨村)概况,翻阅了《梨村章氏宗谱》(民国时修)影印本。
  细看梨村宗谱,其记载元四村章氏属仔钧公第六子仁郁公支系,将章得象列为仁郁公的第九世孙,将章惇列为仁郁公第十世孙,此与现有的诸多宗谱记载出入较大。现有多数宗谱记载:章得象属仔钧公第四子仁嵩公的第四世孙(世系: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章惇属仔钧公第五子仁彻公的第五世孙(世系:仔钧—仁彻—文炎—佺—愈—惇)。我将《梨村章氏宗谱》出入之处记下后请教浙江嘉兴章寿发宗亲,他结合现有资料修正了世系:仔钧—仁郁—文(太湖青阳祖)—细十二—尚一—五大—自特—凤(贵池南乡梨村祖)
  宗词、登修、新景宗亲不辞辛苦地陪同我们前往元四村,一小时后到达群山环绕的元四村。元四村原有大小祠堂五座,皆按各房分支而建,现存宗祠三座,一座为前祠,名“孝友堂”;一座为后祠名“敦睦堂”;一座分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介绍后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祠一前一后建在村中央的中轴线上,为标准的徽派建筑群体,均是三进五开间,重檐翘角,雕梁画栋。内有拱斗藻井,金碧辉煌,历朝匾额,文采纷呈。祖宗神龛排列有序,使人肃然起敬。村内保留至今的各式徽派建筑,有精细雕刻的石墙、小桥流水青瓦白墙、章氏宗祠等,从这些没遭破坏的雕龙画栋门墙的残垣断壁依稀可以看出古时章氏的辉煌。但历经岁月侵蚀、人世变幻,昔日的辉煌不再,甚觉惋惜。在“敦睦堂”留下纪念后,依依不舍地向村内的宗亲们告别,离开了元四村。
  当晚,我们和特地从安庆赶来的元四章氏宗亲、章仔钧练夫人研究会副会长章新亮宗亲夫妇、原池州人民法院院长、澳门《华文百花》总编辑章长节宗亲及新景、登舟等宗亲促膝长谈,茶余饭后,新景宗亲更是拿出他的“宝贝”——二胡、高胡为大家助兴,不知不觉已至深夜。

尾 语

  两次池州之行,让我感触颇深,纵观我族历史之变迁,正是由于历代先祖的勤劳、智慧和纯朴造就我章氏子孙如此团结之显现,正是有这些小家的安宁和兴旺,才有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每次走访章氏聚居地总能深深感受到“天下无二章”之说,宗亲聚在一起总是觉得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章 意(修正)


【参考资料】
  安徽宣城《章氏宗谱》、章贻贤《章氏会谱·德庆初编》、安徽池州东至章村《东流徐团章氏家谱》、湖北《章氏会谱》、浙江苍南章氏史志编委会《苍南章氏史志》

【注】
  ①:傩戏,也称为傩舞,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约在元明时由古代傩仪发展而成。初是以歌舞演故事,待到钟馗形象在傩仪中出现,傩戏才应运而生。傩戏流行于四川、贵州、安徽贵池、青阳一带以及湖北西部山区。戴柳木面具的演员扮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傩神,用反复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动作表演,多在固定的节日演出。极具原始舞蹈风格。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