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发兄台:
  您好!
  汕头潮阳东山有宋代摩崖:“武夷章元振守潮秩满,策命移知肇庆,道出潮阳,因游东山……绍兴癸酉仲冬二十四日”
  “绍兴癸酉”,乃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即公元1151年,时间上正好与吾乡埭头“谱序”之“旅寓于潮”吻合。
  兹录埭头章氏谱序:
   我祖学士公,系自浦城,仔钧公第十四子仁逊公之裔……旅寓于潮,遂创业中都。久之,相传世本,皆祖仔钧公而宗仁逊也,则渊源不替矣。宋高宗二十一年冬,伯祖松山公徙于郡西八十余里,乡西塘。我祖学士公徙于郡之东南六十余里,乡埭头。
  今欲求章元振行止及与仁逊公关系,故请教宗亲。
  谢谢!此致
两地平安

哆敬上


【复信】
  关于章元振。
  各地谱虽见有记载,但出入较大,且基本都记为仁嵩公之后,与仁逊公无关。
  查各地谱,有仁嵩公生四子和生五子二种载谱,生四子者无元振,生五子者有元振,但各谱睦序出入较大。如温州平阳岙底谱记元振公为仁嵩公五子,温州苍南章均垟谱记元振公为仁嵩公次子。
  《章氏会谱·德庆初编》记为:及—修—仔钧—仁嵩—元振—才邵—驴、定。
  不过,《章氏会谱》并非将元振公连在仁嵩公挂线以内,仅以旁支接入,章贻贤据此说明:“元振以上世系无考,仅照定公《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本传》上接仁嵩公”。《章氏会谱·建宁崇安县澄浒街世系图》中又特别指出:“查康熙丁酉年会谱,元振公世系列在仁郁公派驰公之下,兹查元振公孙定公于宋嘉定间所辑《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元振公传》,谓公系仁嵩公之后,应即更正。元振公以上先祖名讳无考,应上接仁嵩公,以昭核实。”崇安县即今武夷山市,属福建省南平市管辖,今武夷山吕屯、上箬、麻沙等地章氏均由元振公孙驴公分衍。
  《章氏会谱》并未给出确切世系,章贻贤仅依据定公《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本传》而上接仁嵩公,以期留待后人核实。然仁嵩与元振之间存有断代,这样草率一接,辈序就乱。从世系图说明可知,清末以前,元振公曾归属仁郁公派下。因《章氏会谱》乃当今我章氏经典,受其影响,各谱才会出现仁嵩公生四子或五子之说。此处,对于元振公世系,本人不敢苟同,但却无从查考。
  后来,在安徽池州《东流徐团章氏家谱》的挂线图谱中发现一位元振,由此我认为此元振即为各谱及《章氏会谱》所提及之元振,当为仁郁公派谊公之后。其世系应为:
  及—修—仔钧—仁郁—文琮—傃—屿—谊—驰—元振—才邵—驴、定。
  我这样认为,仅为个人臆断,权作参考:
  一、元振公前之断代未经考实,而北宋时,仁嵩公重孙章得象为朝堂宰相,名声极大。所以不排除定公《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本传》的误记,进而造成章贻贤《章氏会谱》的盲目更正。
  二、元振公之祖章谊(1077~1138年),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宋史》有传。按常理,祖孙间年龄间隔至少应在40岁以上,谊公卒绍兴八年(1138),年六十一,此时,元振公当在20岁上下。而一个人最辉煌的阶段是在40岁前后,你信中提到潮阳东山宋代摩崖:1151年元振公“策命移知肇庆”,这只有谊公之后的元振能才够做到。如果引用到《章氏会谱》中的元振,则年代提前到约200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
  三、古时,特重名讳。元振公任枢密副使,即军机大臣,乃朝中重臣。而谊公为北宋名臣,若曾祖父辈有任重臣者,谊公自然知晓,断不敢将孙子取名以重祖讳。故可以肯定谊公之前断无元振,且将相之家再出重臣,亦当自然。
  因资料有限,对于元振公的个人所见,仅以上所述。而关于学士公,我无一星半点资料,无从可言,望请见谅。
章寿发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