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寿发台鉴:
  虽未领丰采,而早闻大名,日后若有机缘定上府瞻伟。今岁已杪,新年伊始,祈愿宗亲阖家康乐,福寿无疆。
  我族素崇伦理,祖孙有序,奈统谱未纂,辈分不祥,现只以宗亲呼之,以示血缘之亲。
  君于《章氏文化研究》13期,撰有《渡渎章氏渊源》一文云:“……元方公四子章琥,琥公独子章焘迁温州苍南县龙港镇章良。”此文清晰、简要、明了,未知有史据资料否?若有史料,请设法寄于章良,以能更正章良支族误传史实,即吾族之幸也。
  章良章氏支族一直流传曰:“始祖章焘乃浦城太祖八子仁愈公之七世孙”,章焘宦游平阳,任吏职,定居岑浦,后改称章良。
  以下章良章氏世传:
  始祖章焘—→二始祖机宜—→三始祖章慰(进士,中书省校书郎)—→四始祖章焯—→五始祖廷俊(进士)、中元(进士)、中和、中顺
  以卑人愚见,章良章氏宗谱由祖上疏忽不慎之故,致许多处与史实不符。例如:三始祖章慰乃进士,任中书省校书郎;五始祖廷俊、中元二公进士及第,国史及地方志都有记载,而章良宗谱却无片言只字。再如:钱库章均垟宗谱记载:始祖乃白沙东墩里迁去,所谓白沙东墩里即是当时的平阳县白沙章良里,因自古以来,鳌江之南十里海岸白沙乡,或叫白沙路。海岸设有三烟墩(即烽火台),北墩设于江口,东墩设于章良里,南墩设于舥艚山,至今章良还留有墩址,而章良宗谱却无记载,真令人可嗟乎!最遗恨的是:由于操有族权者无知,章良宗谱于甲申年(2004年)予祝融毁烬。
  卑人乃闲散之人,豪慨不羁,冷对官场,善痛狂歌,然章良统谱未纂就,章良史实不祥,宗谱毁烬,而忧心忡忡,日夜难寐也!
  望君复函,以遂吾愿矣。
  致
叩首

不贤 章才门 泐
2008年元月8日


【复信】
才门宗亲:你好!
  来信收阅。
  一个家族的世系,实难由国志、史籍中查之。通常,某人于当地、当朝有重大影响或重大贡献者,方被载入国志、史籍。而宗谱只是记录一个家族的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时局的动荡,朝代的变更,战乱的纷起,使得许多家谱毁于一旦。但,人都有尊宗谒祖、叶落归根的意愿,于是乎,重修宗谱,理清支脉,传承祖训,教育后人就成为一村一族的核心部分。可是,一旦宗谱被毁,很难重新恢复,且当时信息不通,交通不便,虽经我们的先辈克服重重困难,多方考证,但在很多谱中仍然错误难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谜团。
  关于章良世系,同样不可能有专门的资料。我综合了各地一些宗谱,加以比对整理后才给出这样的结果。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观点,最后定夺仍需章良合族确认。
  以下是我对章良世系综合过程,给出汇报,以供参考。
  我曾二次到过章良,第一次是2004年1月,当时,在章良谱中看到这样的记载:
  太傅公第八子仁愈公(南唐麻步军都尉侯),生三子:文竦、文遇、文廉;
  文廉公(宋都御史),生二子:世康、世涣;
  世涣公生得象,得象公生三子:释之、介之、延之;
  介之公生三子:君卿、元方、元万;
  君卿公生三子:璩、琥、理;
  琥公生焘,焘公即为章良始迁祖

  以上记载与温州《苍南章氏史志》中的记录完全相同。仁愈公的“南唐麻步军都尉侯”可能是排版打印时的笔误,应该为“南唐建州马部军都虞侯”。
  通常,一个支族在重修宗谱后,对始迁祖以下的世系,基本上记载都比较清晰,错误绝大部分都在始迁祖以上的世系。这里假设章良始迁祖焘公之父确为琥公,则理清太傅公至琥公之间的世系,章良即可正本归流。
  首先,琥公非君卿公之子,而为元方公之子。浙江兰溪渡渎谱、前阳谱:元方公生二子:琥、理;安徽东至章村徐团谱、民国8年(1919年)章贻贤编撰《章氏会谱·德庆初编》:元方公生三子:理、琰、琥,琥迁昌化;安徽绩溪瀛洲谱:元方公生七子:琰、珙、理、琥、璩、、环。纵观各地谱,有元方公生二子、三子、七子、九子,但无论几子,理和琥必在其中,故可肯定琥必为元方公之子。生九子的,其中还有亨、囦,但从取名中看,琥公辈均带“王”字旁,包括元方公之兄君卿公之子琏,亦为“王”旁,故我取元方公生七子之说,琥公为元方公四子。
  世涣公生得象(《宋史·列传第七十》有传)。得象公生五子:释之、约之、介之、延之、修之。释之公生二子:君杰、季方;约之公生二子:君钦、元方;介之公生二子:承方、仲方;延之公生一子:正方;修之公生四子:世方、文方、嗣方、绍方。“君钦”在多处谱中都记为“君卿”,所以君钦、元方为约之公之子而非介之公之子,并且该辈中没有元万。
  太傅公十五子七十二孙(存世六十八孙皆为朝中命官)几乎已成定论。八子仁愈公,夫人周氏,生二子:文朗、文纬,非文竦、文遇、文廉。文竦在各地谱中均为太傅公四子仁嵩公长子,太傅公七十二孙中未见文遇、文廉。不过,我们见到的仁嵩公之子,各地谱的出入也很大,除了章良有文竦、文遇、文廉外,还有其他的版本:
  一、生三子
  1、文竦、士廉(行十一)、士清——浙江兰溪渡渎《渡渎章氏宗谱》。
  2、文竦(行五)、文通(行七)、士廉——安徽东至《东流徐团章氏家谱》、浙江兰溪前阳《前阳章氏宗谱》。
  3、文竦、通仕、士廉——广西钦州《钦州章氏族谱》。
  4、文竦、士通、士廉——福建霞浦《霞浦长春章氏家谱》。
  二、生四子
  1、文竦、士达、士廉、士清——乐清东山南村《章氏宗谱》、陕西商南《全城章氏宗谱》、章贻贤·《章氏会谱·德庆初编》。
  2、文竦、士廉、士清、幼子早夭名无考——江西修水杭口《章氏宗谱》。
  三、生五子
  1、士廉、士文、士全、士翹、元振——浙江平阳大岙底村《章氏宗谱》。
  2、元振,仁嵩公次子;其余四子未提及——浙江苍南章均垟《章氏宗谱》。
  其他还有许多谱,基本与这些大同小异,这里我取我章氏世系较为经典的《章氏会谱·德庆初编》,即仁嵩公生四子:文竦、士达、士廉、士清。章良谱中的文廉即为士廉,文遇可能是文通的笔误,实为士达。
  经综合,章良世系基本可确定为: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琥—焘
  如果焘公确为琥公之子,则章良为仁嵩公之后无疑。我在《章氏文化研究》上的结论,是以章良谱为基准,以焘公乃琥公之子为前提所给出的。实际上琥公与焘公之间仍有谜团未解开。
  我最先见到的是章良谱和《苍南章氏史志》,所以我误以为焘公是琥公的独子,后来陆续见到各地宗谱,都给出琥公生二子:奇孙、闺孙,惟独没有焘。
  另外,在平阳岙底谱中读到:白沙章良有一支迁徙到江西泾县漆林,据此整理为: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琥—焘—本昭—子福—世荣—士全
  可是,漆林谱和《章氏会谱》给出的却是: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琥—奇孙—本昭—子福—世荣—士全。
  二者间,只差一代人不同。会不会焘公就是奇孙公?因无据可考,且各谱也未指明本昭公为奇孙公第几子?观奇孙公之子均带“立”旁,所以我将焘公为琥公三子列入(见世系图谱)。这些,都留待继续考证。
  以下给出一些元方公后裔的迁徙,供参阅:
浙江临安昌化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
安徽绩溪瀛洲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琰—悦孙—运
浙江兰溪渡渎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理—庆孙—三七
江西泾县漆林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琥—奇孙—本昭—子福—世荣—士全
安徽池州石台乌石垅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琥—闺孙—三八—萱五
浙江苍南章良
  及—修—仔钧—仁嵩—士廉—世涣—得象—约之—元方—琥—焘

章寿发
2008-1-29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