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信

章亚光


启平宗亲 转
无为县享塘村章氏家族全体宗亲:
  你们好!你们辛苦了!
  欣闻贵地举行重建章氏宗祠落成典礼,并《章氏族谱》授谱仪式。我,作为章氏大家族中的一员,向你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享塘村章氏宗祠重建告竣,《章氏族谱》续修告毕,是你们这一代人所做的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之伟业,后人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今逢盛世,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环境宽松,方方面面总体上是欣欣向荣的,尽管也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今天能够重建或修葺宗祠,续修族谱,这在极“左”年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不能忘怀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就是华国锋同志。是他,在毛泽东逝世不久,顺应民心,睿智果敢,团结中央多位领导,“一举粉碎‘四人帮’”,清除了中央高层中的“禍水”,结束了十年浩劫,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此举为后来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邓小平复出,继又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国人民逐步告别食不果腹、言不由衷的荒唐日子,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此,我们再如何高调评价都不为过。但是,有人却忘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这一扭转历史乾坤的转折点,老百姓没有忘记,山西交城人民没有忘记。交城人利用荒山坡地建成气势磅礴的华国锋陵园,该不该?我认为该!值不值?我认为值!我们要饮水思源,这与重建或修葺宗祠、续修族谱是同样的道理。
  古人云: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重建或修葺宗祠、续修族谱,是饮水思源,是不数典忘祖。老祖宗都不要了,算什么子孙?但是,宗族活动,要使其形成凝聚力,团结族内外群众,发扬先辈的艰苦创业精神,行孝积善精神,光宗耀祖精神,建设好家乡,让大家过上富裕生活。我没有忘记,在所谓“三年困难时期”,极“左”路线一统天下,安徽成了重灾区,无为是重中之重,各地乡村,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显然,饿肚皮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今,贫富过于悬殊,也不是完善的社会主义。我在此还要指出,宗族容易衍化为宗派。宗派对内具有排内性,对外具有排外性。歙县南乡章祁村,早在唐代就是章姓人聚族而居的村子,后来由于出现“章姓内部矛盾重重,纠纷不断,……这使得章氏的整体实力急剧下降”,最终被汪姓人排出,章祁村改成了瞻淇村。(请参阅著名徽州学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导王振忠先生的《瞻彼淇奥》一文。载《读书》2007年第6期33—44页)这是深刻的教训!瞻淇村如今成了旅游区,他们为了商业利益,又抬出“章祁村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招牌来招徕游客,真令章姓人汗颜!可是,前述对内排内、对外排外的情况,又确确实实屡见不鲜,甚至处处可见,这又值得每一个章氏后人认真反思。当然,宗派是一种共性现象,并非我们章姓独有。“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句颇具哲理名言,虽然实在,但我还是期望我们的宗族活动,要沿着团结、和谐、共荣的康庄大道前进!
  最后,再祝享塘村全体章氏宗亲身体健康,家家和睦,老有所养,中有事业,青有学业,幼有所乐!
  启平宗亲热切邀请,本该亲临贵地参加盛典,苦于身体原因不便出行,特以文字代之,敬请谅解。

章氏立姓元祖、河北河间韅公85世孙
福建浦城始祖及公39世孙
浙江昌化览村始祖元方公31世孙
安徽绩溪瀛洲村始祖运公28世孙 亚光 敬贺

农历壬辰年正月初八(公历二0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注】
  1、此信原作于2011年7月8日,因享塘村的庆典是农历壬辰年正月初八,公历是2012年1月30日,故文末署此日期。
  2、贺信中我的“世系”,主要依据绍兴上虞人章贻贤(1853—1918)于清末编纂的《章氏会谱》。


【附记】
  2011年8月27日,胡耀邦史料信息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南方周末》报社在京举办“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到会的有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等来自理论界、学术界近百位专家学者。公布的与会人员中,有两位章姓人,一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二是民国史中占有一席地位的“七君子事件”当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首任部长,后被打成“大右派”、成为“阳谋论”的牺牲品,章姓人最具铮铮铁骨秉性的章乃器之子,著名近代史学家章平凡。2011年第10期《炎黄春秋》第10—16页,载有“座谈会综述”。关于华国锋,“综述”中多处提及:
  沈宝祥说:《决议》中有些话,就说的不够充分,“宜粗不宜细”嘛。有些话,也不是那么符合实际,如对华国锋的评价,《决议》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
  王贵秀则强调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时间点应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应充分肯定华国锋同志的历史作用。
  王海光说:《决议》毕竟是一个政治决议,不是一个科学意义上的评价历史,有许多历史认识不到位,比如说,对社会主义改造、对反右派运动、对华国锋执政的两年,评价的都很不够。……
  丁东说:要承认这个《决议》有历史局限性,……对毛泽东过于维护,对华国锋又过于苛刻,尺度不一。
  高峰说:我们今天纪念《决议》发表三十周年,希望党和国家领导人学习邓小平、华国锋、胡耀邦等人的政治勇气,为党和国家命运担负起改革政治体制的历史责任。
  我读后感慨万端,归结为四字:诚哉斯言!


【又附】发给章启平宗亲的两封电子邮件:

其一

启平宗亲:
  电邮收阅。谢谢你对我的信任!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因患有前列腺疾病,坐汽车不方便,出行也就不方便了,无法参加你们拟议的论坛。但是,贵地新祠落成,新谱修毕,我应当写几句贺词,表达我的心意。
  二、建议你们与福建浦城“章仔钧练夫人研究会”取得联系。我们都是浦城章氏3世祖仔钧公之后,“绩溪瀛洲章”是仔钧公第4子仁嵩公一脉,“无为享塘章”是其第6子仁郁公一脉。该会会长章琏,副会长章秀华、余奎元(副会长很多,主要是他俩协助章琏会长主持日常工作),请他们出席。近6年来,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成绩卓著,先后集资1000多万元,将千年祖迹“两坟一祠”修葺一新,为各地裔孙到祖地寻根祭祖搭建了平台,也为当地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浦城县四大机构重视支持,正是章琏会长们的工作,为提高浦城的知名度,促进浦城旅游业乃至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三、安徽范围内,建议你们请省政府督查室副主任章道劲,安庆市人民银行研究室主任章新亮;以及浙江嘉兴市社会保障事务管理局工程师、“章氏家族网”主办者章寿发,浙江省第四监狱章意(女)等宗亲,他们都是参与章氏家族工作的热心人,并担任浦城章氏研究会一定的职务。他们(包括浦城宗亲)参加论坛及新祠落成典礼,自然是最恰当人选。(附各自的电子信箱)
  四、如果你没有意见,我就先将这封电邮发给浦城研究会,让他们有点心里准备。
  顺祝
近安!
 亚光
6月30日


其二

启平宗亲:
  你发来的《序》、《跋》、《后记》等3篇大作,要我修改,我因近些时候出现血压偏高、心动过缓,医生嘱咐少用脑、多休息,所以只能粗粗看了一遍,并用红字标出意见后发回,想已看到。你视我为谱牒专家,实在不敢当。近几年来,我是读了一些相关资料,但仅仅是初进门槛而已。我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对则纳之,不对则弃之。此后,我想了又想,考虑来考虑去,还是下决心再写封信给你,就有关问题讲讲我的看法,也是仅供参考,最后要由你们自己来决定。由于身体原因,此信时写时停,拖了很长时间。
  一、作为一部新修族谱,我们的老祖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必须要有文字予以介绍,还要尽最大努力作详细介绍。你主张“一笔带过”,我总觉得欠妥。如果你们确实没有资料,不妨以我写的《绩溪瀛洲村章姓源流》前四部分为基础,结合享塘村的实际情况改写。浦城3世祖仔钧公,是我们两地章姓人共同的祖宗,瀛洲章姓人是其第4子仁嵩公之后,享塘章姓人是其第6子仁郁公之后。据嘉兴人章寿发于2008年编成的《章氏家族谱》(挂线谱),仁郁公之11世孙福五公,是享塘章姓人的始迁祖。我曾与你说过,拙作主要依据是绍兴上虞人章贻贤公,倾毕生精力于清末编纂的《章氏会谱》(有4编、60卷、20册)。尽管我后来通过研究,发现该谱有关“瀛川(洲)”的某些文字,有明显错误,但总体上不影响它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浦城的宗亲可能也持这种看法,所以花了很大精力、财力翻印了这部族谱,供各地宗亲购买。同时,我既查了《辞海》,又查了《春秋》、《左传》,印证了章姓源于姜(齐)太公的说法,应该讲有一定的可信度;我们章姓的发祥地在河间一说,也是站得住脚的。在京城工作的祖籍瀛洲人章刚华,曾到过河间,在哪里处处皆可看到章姓发祥地的遗迹。再重复一下,“一笔带过”是不当的,我们要修一部相对完整的族谱留给后人,特别是享塘村章姓人的来龙去脉即源流,一定要交待明白。
  二、“瀛洲新谱”于2008年8月印行,部分寓居外地的宗亲收到族谱后写信来,对族谱编委会的工作,以及“瀛洲新谱”予以赞扬和肯定,这是他们的好意。但是,古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由于主修缺失修谱知识,缺失不耻下问精神,该谱出台之后,被一位谱牒行家、也是你的同级同学、现任新编《绩溪县志》执行主编的徐子超先生,当我的面狠批一顿,批得我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他主要认为文字过少,是本挂线谱,说是族谱名不副实,更不能称为“宗谱”。这一点他是对的,该谱的文字只占总页数9%,确确实实是个重大疏漏。但他说我们是浪费人力、财力、物力之举,又过分了点,所以我反过来又批评了他,他倒不固执己见,立即纠正,承认该谱对瀛洲章姓子孙还是有一定作用。徐子超的批评信息,我在一篇文章中披露了出去,哪里晓得主修看到后就复印上述信件大量散发,拒绝他人的批评,这真是幼稚得可笑。我后来就花点时间认真看看,越看问题越大,甚至发现主修本家多户的谱系都有重大问题,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我撰写的《新修族谱时如何对待旧谱中的疑点和错误》,前已发给你了,旨在引为教训。
  三、根据你们的《实施方案》,规定每百人左右申领一套新谱,拟定了执谱人必须具备敬宗尊祖,团结友善,积极参与续谱建祠,责任心强,公平、公正,居住条件尚可,长房、理事优先等七项条件。我觉得此规定不甚妥当,建议多印点,无求不应,有求必应,凡愿者都可购买;募捐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理当赠送一部。如果设些条件,这可能引起宗亲之间的隔阂。“团结友善”与否?“责任心强”或不强?……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研究,去划分。
  四、你在大作中,多次提到新建的享塘章氏宗祠属“徽派建筑”。我没有看到实体,不敢妄加评论。何谓“徽派建筑”?这是个理论问题,我不一定说得清楚,此处讲点个人认识。安徽简称“皖”而非“徽”,现时安徽境内,从官方到民间,几乎皆以“徽”取代“皖”,这是不符合历史的,也是不当的。“徽”,是特指“徽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宋徽宗镇压方腊叛乱之后,改歙州为徽州;清康熙六年(1667)置安徽省,是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组合而成。所谓“徽派建筑”,是特指徽州匠人经过一代一代的努力,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而累积形成的建筑风格,地域上倒不一定受到限制。徽派建筑民宅的基本特征,外向是粉(白)壁、黛(青)瓦、马头墻,内在是三间、两过廂,四水归明堂(谓之肥水不外流)。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民宅可以是一进、二进、三进甚至四进,但每进都是三间、两过廂。再说祠堂,粉壁、黛瓦是共同的外向元素,与民宅不同的特征是飞檐翘角;内在用硕大的木柱、石柱,每进铺陈石阶递增高度,谓之步步高也。你可以上网看看:歙县呈坎(今属黄山市徽州区)罗氏宗祠,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婺源汪口俞氏宗祠,都是“国保”级徽州祠堂。从外观看,气势恢弘。之所以“气势恢弘”,主要表现在翘角上,其翘角弧度大,高度一般都与屋脊齐平。遗憾的是,我们瀛洲章氏宗祠的翘角,多数在“文革”中被砸烂了,2008年小修时,不知谁出的馊主意,弧度变小了,高度变低了,气派大打折扣。其实,这也违反了“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
  再说一遍,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顺祝
近安!
          亚光
2011年12月7日,11日又修改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