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梅州章氏宗亲会的公开信
——关于修编族谱的读书心得和建议
章潜才
梅州章氏宗亲会会长及理事会各位宗亲:
2014年10月7日,接到乡下时有宗侄
(梅州章氏宗亲会秘书长)
的短信,大意是修编族谱将开展,年底完成,顾问是谁谁谁,理事是谁谁谁,并让我准备好前半部分和结尾…….。收信后,我很吃惊,就算说的年底是2015年春节,时间也不足四个月,怎么就能把修编族谱的事完成?因此,我回复了他:修编族谱是大事,不能仓促,年前修成未免时间太短。旧谱很不完善,需要大的篇幅去补充。必须有个修编的计划。岐山用了二年,西塘用了年半,南澳打算三年。我作为梅州章氏的一员,又是广东章氏文化研究小组的组长和广东章氏联谊会的秘书长,近几年,有幸接触了章氏文化的研究,对章氏文化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章氏族中,不乏修编族谱颇有心得的贤能,如浦城章氏研究会秘书长余奎元、浙江乐清宗亲章学克、广西钦州章氏太傅书院理事会等,我省汕头岐山章氏和潮州章氏刚修编了新族谱,他们也有许多好的经验。
下面就梅州章氏修编族谱的事,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修编族谱的意义
康熙五十九年,如皋章氏续修族谱序中说:昔先王之以亲睦教天下也。为之氏,以明其贵贱;为之姓,以别其婚姻;为之画井而居,以剔其源流;为之设族,师比长以诫谕其愚不肖;使之冠婚有告,丧葬毕集,岁时伏腊率其父兄子弟斌斌焉,秩秩焉。揖让进退于其间,猗欤休哉,何风之古也。迨后亲亲之谊薄,所谓大宗小宗之法,荡然无存,兼之迁徙靡常,穷达不齐,虽同在五宗之内,相视若途人。然或以寸橼尺地,至以詬厉相争者,不知其几也。揆之先王亲睦之谊,岂有当哉。学士大夫深患宗法之亡,不得已而举姓氏之本末,群从之亲疏,枝分派别而系之,以图誌之于牒,此世谱之所由来也
(章氏会谱德庆四编卷三之卷四P8)
。这是我氏先人对修谱意义的认识,可见一斑。
作为当代人,我们对修谱应该有一个更新更高的认识。
家谱或称族谱、宗谱、家乘等,是民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献,是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历史记录。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是对国史、地方志的重要补充。一般地说,谱书是一个姓氏、家族的历史,其记载的内容主要包含姓氏源流、入迁和分布、人口繁衍、世袭承传、人物传赞、墓志、诰敕、族规家训、族产、宗祠、遗迹、大事、诗词、艺文志等。因此,可以说是以宗族为核心的乡村社会的百科全书、学术宝库。浙江乐清章学克在《谱牒文化漫议》中说到:“中华姓氏历史悠久,博大浩繁,肇端于母系氏族社会,兴盛于三皇五帝时期,及至汉晋南北朝,更成汪洋之势。在中国历史上,我国的姓氏最多时曾达万计,现在全国有姓8000多个,常用的也有3000多个。……谱牒,作为一家一族之史,真实记录了其家族的繁衍发展生息过程,很早就受到史学家的重视。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开始修谱。周时
(春秋战国)
,国家已设有专管谱牒之官吏。……朝廷举人选官,社会婚丧嫁娶,皆以碟谱为依据。海外华人凭悉族谱找寻祖地族人,认祖归宗。”我们知道,今年
(2014年)
,泰国前任总理他信.西那瓦、英拉.西那瓦兄妹就是凭着族谱的记载回到梅州市丰顺县省亲祭祖的。另外,江西萍乡章家陂章氏宗亲也是凭着族谱找到同为五斋公支系的裔孙——梅州石扇章氏。
家谱作为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运行和发展中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对族人起着一种规范行为的导向作用。本族远祖仔钧公家训中说到:“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还嘱咐:“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要求朝夕诵之。这些祖训,直至今天,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的。
旧体族谱,是以记述男性血缘为脉络的宗族世系之书,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虽然带有封建性的消极因素,但是,谱牒所载的家族史,包含了诸如姓氏来源、家族兴替、人口升降、民族迁徙、风俗习惯、社会变故、以及族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等,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历代伟人对族谱修撰高度的重视,如毛泽东1957年在政治局扩大会上就有关历史的论述中说到:“搜集宗谱、家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中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谱,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家谱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修谱立志不仅有着学术研究、文物保护、道德教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鉴于家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盛世修谱,顺理成章,势在必行。如果不进行续修,家族文化该如何延续?家族史不就中断了吗?
总之,对于续修族谱之事,我是十分赞成的,只是不要仓促为之。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下功夫做好它。2002年修撰的《梅县章氏族谱》,是在材料缺乏,信息不多的情况下修撰的,尽管当时参与编撰的前辈们费了力,但是,限于历史条件,内容和篇幅都有不尽人意之处,续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修编族谱应该有哪些内容
据说,在商代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已有氏族世系的记载,并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战国时期,赵国史官编写《世本》,是我国第一部谱牒学专著。宋代,欧阳修作《欧阳氏谱图》,苏洵修撰《苏氏族谱》,创立谱例,分别称为欧体和苏体,成为以后民间修谱的基本体例。现代人修谱,不能因循守旧,应该推陈出新,摒弃宗法观点,在正确观点指导下,拓展外延,从教育性、学术性、历史性三个方面吸收新资料进行记述。
我对族谱修编的研究不多,这两三年,收集了十几套我们章氏的族谱和其它姓氏的族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民国8年
(1919年)
由浙江绍兴章贻贤编撰的《章氏会谱》
(全套24本,共4编60卷,166万字)
,该会谱是作者耗30余年精力,融100多部谱牒资料编纂而成的,是一部内容齐全、资料翔实的珍贵善本。近的来说,汕头岐山章氏族谱
(2011年)
和潮州章氏族谱
(2013年)
也很不错,还有江西萍乡章氏族谱、现藏于广州中山图书馆的广州章氏族谱等,这些族谱的体例都值得我们借鉴。
至于族谱的内容应包含哪些,福建浦城章仔钧练夫人研究会的秘书长余奎元在《中华章氏大会谱》体例、内容创新一文中有很好的论述,我非常赞成,我把他的观点整理归纳,再加上本人的一些看法,形成如下几点,供你们参考。
1、序跋编
序、跋的内容,一般要包含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的渊源传承、族中的主要人物,倡修者及主修者介绍及谱学理论等。序、跋是每部谱书不可缺少的内容,包括本族人和邀请外姓人写的序,以及跋语。旧的序跋也要全面收集和载入,让人们了解家族历史发展的过程和修撰族谱的情况。
2、渊源编
渊源编要包含始祖、发祥、播迁三部分。从追溯始祖写到迁居他乡定居为止。本人
(作者)
认为,按现有资料,始祖可追溯至立姓祖韅公,发祥祖可追溯至太傅仔钧公,播迁祖追溯至五斋公。定居以后的繁衍,在世系编中记载。这编最主要是探求迁居的原因。一般地说,迁居的原因主要是战争、自然灾害、任官等,这不仅关系到家族史,而且可以为地方史提供多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是正史、方志没有记载的。
3、聚落编
此编记载章氏各聚居地的村落,是聚落地理的内容。要全面进行介绍,反映一个村的全貌。记载的内容应包括这个村的村名、曾用名、别名、雅称、名称由来、含义及沿革、行政隶属;全村人口数;地理位置
(包括方位、与县城的距离;与自然实体如某山、某溪流的相关位置;与交通要道如国道、铁路、高速路的相关位置)
;聚居形态
(就是这个村庄是什么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点状等)
;面积
(包括总面积、耕地面积、山地面积、房屋面积等)
;自然环境、村庄周围的山水;经济社会发展慨况、重要土特产、风俗民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章氏对开发建设此村的贡献等。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反映这个聚居点面貌的照片。
4、奉献编
记载对章氏有功人员,不限章氏。包括修复章氏古迹、修撰章氏族谱、发展章氏事业等等有功人员。凡捐资、捐物者都要列表介绍,对贡献大的,除专题介绍其生平业绩、对社会、对章氏的贡献外,还可刊登其本人、家庭及能体现其事业发展的照片。
5、文献编
刊载古今有关章氏的文献,包括家训、歌曲、祠规、家礼、诰命、祭文、乡规民约、诉讼文案、政府公文、交易契约、承继分书、合同契约、家族管理制度等。
6、著作编
刊载古今章氏人物著作目录提要,名人为章氏著作所作的序、题跋、评论等,章氏人物代表作、外族名人赞颂章氏与章氏家族有关的诗联、文,有关渊源研究的著作论述等。
要提醒注意的是,凡引用他人文章,一定要注明出处,以便查考。
7、名胜古迹编
有关章氏的遗迹,风光名胜,建筑
(祠堂、专祠、故居)
,墓葬,坊表,碑刻,有关章氏的庙宇,文物藏品等都要在记载之列。历代名人游览章氏名胜古迹所作的诗、联、文也要记载。
8、人物编
古今对章氏人物所作的行状、墓志铭、墓表、赞。对国家、社会有突出贡献的立传。表分下列几种:(1)职官表。收集范围:古代县主簿、县尉、把总及以上,现代、当代处级以上、部队团级以上人员。(2)进士表。(3)举人表。(4)五贡表
(拔贡、优贡、副贡、岁贡、恩贡生)
。(5)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表。(6)高级职称人物表。(7)封赠人物表。(8)先进人物
(省级、军级以上表彰人员,部队二等功及以上人员)
。(9)市
(地级市)
及以上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10)工商企业人物表
(年产值1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11)能人表
(技术能手、能工巧匠)
。(12)90岁及以上耆老表。(13)革命烈士表。(14)五好家庭表
(受地级市以上表彰的)
。
由于我们梅州章氏人口不多,上述人物的级别可以适当调低一些。如:地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低至县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企业人物
(年产值1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调低至
(年产值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等。
9、世系编
世系编从始迁开始写至当代,记载好章氏裔孙的分布。对于梅州章氏来说,始迁祖从五斋公写起,在梅州范围内各自然村按已知的世系记载,分支在江西省萍乡的裔孙如不编入,但一定要有适当的编幅来记述。属当地分迁至海外
(南洋)
的裔孙,尽量记载。要认真填写登记表,限期登列。各自然村
(片组)
指定专人组织各家各户填写,而后汇总审核。我非常赞成2002年版的《梅县章氏族谱》的做法,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章氏裔孙,不分男女,一律记载。还有,已故世的先人生卒年必须记载,健在的记载他
(她)
的出生年月日。女性裔孙,可记载至婚嫁他人为止。
同时,此编中,还要登录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
10、大事记
记载开族以来族中发生的大事、要事、新事。对族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大事、地方大事也应记载。
11、祖宗像、祖宗坟茔照、宗祠照
能收集到的祖宗像、祖宗坟茔照、宗祠照片及有重要记载价值的事件或人物照片等,应记载。每张照片要简要配注说明。
12、风俗民情编
记载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当地风俗民情,如年初一在宗祠祭祖、正月十五上灯、七月半等。有关婚丧嫁娶
(红白好事)
的风俗、具有代表性的祭文、贺词也应记载。
13、附录
记载谱书分送收藏处,以及各编不好包容又必须记载的事物。
三、修编族谱的组织与措施
如上所述,修编族谱是族中的大事要事,要有带头人、热心人、有文化肯尽力的人。根据各地修谱的经验,如下几件工作必须做好。
1、健全机构,明确分工
要在宗亲会的直接领导下,设立族谱修编委员会或小组,委任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主任
(组长)
,统揽修编的全局。根据修编族谱的内容和委员的具体能力,合理分工,各司其责。可设立募捐组—负责筹款、财务管理;资料收集组—负责文献、照片、族中人口资料、人文地理资料等的收集;编辑校勘组—负责族谱的编辑印刷;宣传发动组—负责海内外联络、族内组织发动、圆谱庆典等。
2、经费筹措,专款专用
充足的经费,是修编族谱的重要基础,所谓“无水不能行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一样。要制定一个经费筹措的办法,在族内广泛宣传。办法要得体,既要鼓励有钱人多做贡献,也不要轻视经济条件欠佳的族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全体族人把修谱之事看成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家事。筹措到的资金,要专款专用。银行存折、密码分人管理,收支凭证等要日清月结,账目公开,定时公布。修谱结束后,由监督小组清帐,并负责向全族人公布。
3、编审把关、去伪存真、客观记载
族谱
(家谱)
是祖国文化的宝藏,与正史、方志同样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一些有存疑的文献资料,要反复核实,世系表中的人名、生卒年月日要准确。文字要规范,表达要准确,不含糊,不攀附、不虚假。
以上是本人通过学习得到的一些认识和启示,抛砖引玉。如能对族中修谱有所补益,则是我的最大慰藉。
预祝《梅州章氏族谱》新稿早日圆谱面世!
顺祺钧安!
五斋公二十三世裔孙章潜才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网站管理:
章寿发
E-mail:
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