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氏郡望
郡。古代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县。现在我们都知道郡比县大,但郡在不同时期,其行政区域的大小完全不同。最初,郡是由周设置,周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其时,郡比县小。至秦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以监其县,汉又增四十六郡,所以从秦代起郡比县大。秦汉时期只有大行政区“郡”和小行政区“县”,一直至清代小行政区均为县。
望。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名门望族。
郡望。一个家族在发展蕃衍过程中,后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某一历史时期,通常是作为一个追根溯源的里程碑。为什么家族文化中不用“县望”而用“郡望”?我的理解是郡望与姓氏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大量姓氏产生是在周至秦之间,特别周文王分封诸侯国以后,姓氏的产生达到了峰值,一个姓氏的诞生就有一个郡望的产生。因当时郡是最小的行政区,所以只能用“郡望”而不能用“县望”。至秦汉以后,姓氏合一,基本趋于稳定,“郡望”作为一个家族的标志,使用了一千多年,已经成为家族文化中的一个固定的代名词了。所以秦汉以后,虽然也有新的姓氏诞生,但都沿用“郡望”作为标志,此时,“郡”也就没有大小的含义了。
炎帝之后的章姓人共有四个郡望:武都郡、京兆郡、豫章郡、河间郡。武都郡派生京兆郡和豫章郡,豫章郡衍生河间郡。目前我们见到的都是清一色以河间郡为郡望的,也有不少地方以武都郡为郡望,如浙江温州苍南一带的章姓。实则同出一源。
武都郡
公元前664年,齐国伐鄣。七月,国君胡公祥陈亡,城池失落,鄣国被灭。韅因兄亡邑,不得已逃至韩、赵、秦三国毗邻地梁州定居。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的后人本以国名“鄣”为氏,今国已不复存在,为不忘同宗相残之悲剧、牢记亡国之屈辱,因而去邑为章,自立章姓,谓章韅。章氏自此始也。
梁州(今陕西汉中东),春秋时置武都郡,战国楚置梁州郡。武都郡梁州乃我章氏第一个郡望。
京兆郡
至韅公十八世,秦末大将章邯,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为保秦皇朝安定,征战沙场。但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欲置章邯于死地。章邯不得已弃秦降楚,归顺项羽。项羽灭了秦国以后,把秦国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章邯驻军地雍州,封章邯为雍王,称王于咸阳以西,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
雍州(九州之一。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汉以前置京兆郡。京兆郡雍州乃我章氏第二个郡望。
豫章郡
章平,章邯之弟,秦末将军,随兄降楚后,仕楚为上大夫,领兵守大散关。刘邦围攻废丘,章邯命章平支援,章平被韩信大败而被俘。赦后迁居豫章。在豫章生息繁衍,人口集聚增多,形成望族。
洪州(今江西南昌),汉置豫章郡,唐以后改洪州。豫章郡洪州乃我章氏第三个郡望。
河间郡
章自得姓,历周、秦、汉,至西晋,有章巖者,韅公三十七世,章平二十世,任兵部尚书,领兵四十万收大散关有功。因功高而封为河间侯,从而在河间形成名门望族。
瀛州(今河北河间),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今河北献县)。河间郡瀛州乃我章氏第四个郡望。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