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值得研究的章氏族谱

章 亚 光


  2007年8月12曰,我儿子章淳送来一部《章湾章氏宗谱》(下称《章湾谱》),他是向绩溪县华阳镇卫生院章朝晖院长借来的。章朝晖就是章家湾村人,该村原属宁国县金沙乡,1956年3月随金沙乡划归绩溪县。据县人民政府1988年5月核准的《绩溪县地名录》中称:“章家湾,村在河湾处,章姓聚居地,故名。46户,241人。”章湾,即章家湾也!近20年来,章家湾村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不仅户数、人口大有增加,尤其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整个村落全是崭新的徽派民居,确实是旧貌换了新颜。今,该村属绩溪县金沙镇黄土坎村民委员会。
  近期,我认真翻阅了《章湾谱》,收获颇多,特别注意到该谱对若干重大事项,与我所见到的其它章氏族谱不同,故有必要为研究氏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我章氏大家族的宗亲们提供一点资料(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肤浅之见,藉以互相切磋,求得正确的结论。

一、《章湾谱》简介

  该谱分三卷,装订成上、下册,宣纸、小8K,木刻印刷版,黑字,少数几页套红。宣统建元(1909年)三月“由章湾合族修”,共印10部,由周赟主修。其《目录》为:卷一,宸翰、周序、旧序、目录、凡例;卷二,旧谱横列图、始祖宗图、始迁章湾祖世系图、闻师公派世系图、得师公派世系图、进师公派世系图;卷三,像图、村图十景诗、墓图、祖训、家礼、家法、祠堂记、祠产、匾联、诗、传、寿序、能干配享、保赤堂记产、文会记、男女排行、领谱字号(以章氏祖评事公诗句“故友多朝客,新文尽国风”十字为序)、谱议、跋。本谱盖有“友字”红色印章,保存基本完好,唯卷三之后部分的上端被虫蛀掉了。
  首页“宸翰”二字。宸翰,亦称宸章,帝王所作的文章也。后4页,即帝王御笔“千、古、称、贤”四个行书空心字,一页一字。紧接一页字分3行,上行“御笔”,中行“永乐五年正月 日”,下行“之宝”。永乐五年(1407)是明成祖的年号,所谓“御笔”即朱棣之手笔也!当然,这种“东西”之可信度如何,后人很难搞清楚,既是先人传下来的,留之也无伤大雅。
  两序。《周序》,是主修自撰。周赟祖籍绩溪周坑,家住宁国胡乐,据说是一位谱牒专家,清末民初徽州、宁国两府各地的周氏族谱,大都是出其手笔。章家湾人也请了这位挂有“诰授通奉大夫、花翎道衔、徽州府教授、始分六声人”头衔的学者来修谱,大概当时他们都是宁国人之关系吧!该序写于“宣统元年(1909)清明日”,全文约400字,是周公亲书。《旧序》,作者是裔孙章籥,撰稿时间为“宋元佑八年(1093)仲秋月”,全文约300字。(《旧序》即《章氏世谱序》,下面提及的《绍兴谱》没有收入。)看来,上列“宸翰”和《旧序》,皆沿袭上辈人修的老谱。但究竟出自何谱,有待考证。
  始祖章德祥,是福建浦城仔钧公第17世孙。《始迁章湾祖世系图》之“德祥公”左侧载有:“讳祥,字德祥,隐居乐道;迁丛山关下之上湾,遂姓其地,曰章家湾。”我是绩溪县瀛洲村人,系仔钧公第四子仁嵩公之后裔。据《瀛洲章氏宗谱》(民国三十一年<1942>稿本。下称《瀛洲谱》)载,仔钧公生于唐咸通九年(868),卒于后晋天福六年(941),享年74岁。有学者说,“封建社会,男子18岁前要结婚,一般都按20年为一代的规律繁衍下来”(洪树林:《瀛洲村的美学特点》。该文收入由我主编的《徽州古村落—瀛洲》一书)。我倒认为,我们既要考虑早婚的因素,又要考虑也有晚婚现象,更要考虑那时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孩子早夭情况比比皆是,故平均以22岁(年)为一代更为适宜。由此推算,17代是374年,德祥公迁徙章家湾的时间在公元1300年前后,即元朝(1206—1368)中叶。章家湾村的历史,距今大约有700年矣!
  

二、《章湾谱》的章氏立姓绐祖为道(棱)

  上列小标题中,我在“道”字的后面用括号加了个“棱”字,是因为《章湾谱·旧序》有“而子孙去邑为章,以国为氏也!始祖棱公,官封河间”的话,立姓始祖应为棱公。但是,《章湾谱·旧谱列祖图》之引言却说:“章氏旧谱,自周定王时道公始”,立姓始祖却是道公!该图的排列,由左向右,一行一人,兄弟照此不变。我将其梳理一下,按直系顺序排列,删掉非直系者,官衔等项在括孤中注明。
  道(周定王时大夫。子3)— 勗(官内史。老大)—檀—桓(周太史)—简(周太吏)—文—景—邯(仕秦为将)—忠(仕齐,上士)—鉴(幼英勇文武兼备。佐汉高帝,任河南太守)—昱(居洛阳)—平(字以正。汉兖州剌史。葬洛阳)—万(葬扬州。子2)—榆(字子茂。老大)—谨(字廷玉。汉建武举孝廉,任滁州太守。葬洛阳)—胜(葬洛阳)—迪(仕汉。洛阳令)—明(任河南太守)—逸(字三益。为益州剌史)—崇(汉陇西郡首阳县令,章和二年升东莱太守。葬洛阳。子3)—縯(汉黄门令。葬洛阳。老二)—杰(黄门侍郎。葬洛阳)—琅(汉灵帝时任御史大夫。葬洛阳。娶陈氏。子7)—椿(老三。江州剌史。葬洛阳。配南阳白氏。子3)—禹(老三。葬石潭州西阡。娶黄氏)—锐(娶张氏,葬洛阳。子2)—嚣(老大。娶史氏,葬洛阳。子2)—晔(老二。晋尚书左仆射。娶李氏,葬洛阳)—渊(任武陵太守,后升单骑都尉。娶鲁国孔氏、河东廉氏。子2)—裕(老大。娶严氏,葬洛阳)—庸(娶周氏,葬洛阳。子3)—预(老大。娶罗氏,葬洛阳)—宣(晋任华阳令,哀帝二年为中书舍人。娶肖氏,葬洛阳)—紞(任河北太守。配姚氏,葬洛阳)— 旻(任吉乡县令。配周氏,葬洛阳)—广(任渤海太守。配刘氏,葬洛阳)—校(娶裴氏,葬洛阳。子4)—琮(老四。娶程氏,葬洛阳。子3)—诵(老三。孝武帝三年为河东节度使。娶胡氏,葬洛阳)—寿(任曲阳县令,升至银青光禄大夫。配谭氏,葬洛阳,仅田十里。子3)—彦光(老三。为丹州剌史。娶陈氏,葬洛阳)—墀(梁武帝三年任沧海太守。配江氏、熊氏,葬沧海城北。子3)—栉(老二。配龚氏,葬洛阳)—彤(配柯氏,葬洛阳)—晟(春光县令。配汪氏,葬洛阳。子3)—功绩(老大。迁居吴兴。配某氏,葬洛阳)—昭达(陈文帝梦,昭达曰:何以赏?我当效犬马之力。用之,果尽臣节,升为司空。配蔡氏,葬建康)—华(字仲英,博通经史。官为御史。配范氏,葬吴兴。子3)—瓒(老三。隋文帝时为冀州剌史。配刘氏,葬冀州)—祥(任御史中丞。配黄氏,葬吴兴。子3)—浩(老二。贞观五年任华阴县令。配傅氏,葬吴兴)—玉(咸亨元年进士,十三年任荆州史。配马氏,葬荆州)—炽(配祝氏,葬吴兴。子3)—镇(老二。翰林学士,任梁州剌史。娶马氏,葬梁州)—碣(任咸阳太守。迁居长安,娶李氏,葬长安)—沉(任辰州太守。配朱氏,葬长安)—震(中书侍郎。配范氏,葬长安)—融(配伍氏,葬长安)—映(配梅氏,葬长安)—升(唐代宗元年进士,大历时为给事,十一年转耀州牧。配杜氏,葬耀州城南)—顺(配杜氏,葬耀州城南)—中(进士,任荣泽县令,建中三年升辽东节度使。配王氏,葬辽东。子5)—孝标(老大。唐元和初下第,作归燕诗呈主:积累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云大厦无栖处,更傍谁家门户飞。登元和己亥进士,阴秘书省正字,太和中试大理评事。配韩氏,葬长安。子4)—崇(老四。唐太和时进士,为解事舍人。配戴氏,葬洛阳)—林(子2。配华氏,葬咸阳)—宗顺(老二。大中元年任张掖县令,十二年升渤海太守。配苗氏,葬长安。子4)—桧(老二,官名端蒙。任浦城县令。配陈氏、江氏、施氏,葬浦城。遂居浦城)—及(字鹏之,号希哲,葬仁风里衢溪铁场东;配滕氏,葬登云里山庄大圹官路西。子3)—修(老三,字治夫。唐任福州判官,赠金紫光禄大夫。葬浦城鸡骛山下奉国寺后。配刘氏,生钧,葬西隅莲圹号白羊坟;继续叶氏,生钊。)—仔钧(老大,讳子钧,世居泉州。仕闽,为建州剌史)。以上从道公至仔钧公,总共70代。
  

三、《章湾谱》值得吾辈认真研究

  我在《瀛洲村章姓源流》一文中曾指出:《左传》有“齐人伐鄣,同宗相残”的记载,证明鄣人与齐人同是姜(齐)太公的后代,不知何故而大动干戈。《左传》是对史书《春秋》的解释,其内容的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72),至鲁悼公十四年即周·贞定王(姬介)十五年(公元前454)。《春秋·庄公三十年》就有“秋七月,齐人降鄣”的记载。“庄公三十年”为公元前664年,所以《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第522页)称鄣国于“公元前664年降于齐”。看来,齐国吞并鄣国的时间大概就在公元前664年。(该文已收入拙著《徽州情结》一书)我们完全可以设定,章氏立姓时间也可能就是公元前664年!前已述及,仔钧公生于唐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二者相加是1532年。在这长达1532年的时间内,章氏家族繁衍多少代了呢?《章湾谱》告诉我们:是繁衍了70代!再以1532除70,平均每代为21.88年(岁),这个数据与我的前列假设每代22年(岁)相接近,既是合理的数据,也是可信的数据!还应说明的是,上述《旧谱列祖图》之引言有“章氏旧谱,自周定王时道公始”的话,查周定王在位是公元前606年至586年,公元前664年是周惠王在位,二者有少许误差。但是,这少许误差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显然可以不计。
  我们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地的章氏宗亲,大体公认浙江会稽偁山道墟(今属绍兴 上虞市)人章贻贤(1853—1918)竭30余年精力修成的《章氏会谱》(下称《绍兴谱》),是较为全面、较为权威的族谱。我收藏有该谱的全套复印件(绩溪收藏该谱的原件或复印件约有10部),其《章氏得姓之始世系图》从立姓绐祖韅公至仔钧公的直系排列顺序是:
  韅(齐太公支,孙穆公虎封于鄣,传至胡公祥,为齐所併而鄣亡。公为胡公后,去邑以章为氏,是为受姓始祖)—郡—黑肩—震—适—昭—粉冒—赘—匡—孝伯—启—子(照兰溪潦溪桥补)—杰—骜—弟—历— 愍 —平(仕楚,为上卿,领兵守关。武宁郡梁州祖)—直(仕汉,为巴东将军)—宜—竦—赣(官御史)—弇(旧谱别号章仇氏)—容成—琦—开—永年—谨—愠—轗—施—伊—华—教—松—樵—岩(仕晋,官兵部尚书,出守闽之泉州。遂家南安)—道盖—法尚—昭达(吴兴武康祖)—乔—亮功—熠—忠彦—季裴—端蒙—及(先世由吴兴迁豫章,公再迁建州浦城)—修—仔钧。《绍兴谱》从韅公至仔钧公总共49代,若用1532相除,平均每代为31.27年(岁),似乎不合情理。
  《瀛洲谱》未注明立姓始祖,但在《章氏世系源流》中有韅公,其直系挂线到仔钧公为:韅—章子—历—愍—平—樵—岩—道盖—法尚—昭达—乔—亮功—焯—忠彦—季裴—端蒙—及—修—仔钧。以上只有19代,也以1532相除,平均每代为80.63年(岁),断代情况更为严重了。
  近日,县城西关宗亲章昭华送我一张《章氏族谱》(下称《西关谱》)光盘,我打开一看,立姓始祖同是韅公,其直系挂线至仔钧公与《绍兴谱》基本相同,唯缺该谱12世子公和28世谨公,只有47代。《西关谱》修于民国四年(1905)。“西关章”也是瀛洲始祖运公后裔,其始祖荣甫公是运公8世孙。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章湾谱》从章氏立姓始祖至浦城仔钧公长达1500年的时间里,70代老祖宗有名字,多数有官职,其任职朝代与历史基本吻合,相当一部分有明确的配偶和葬地,实在值得我们章氏子孙认真研究!我想,如果用“完全虚构”四个字予以否定,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再说,《章湾谱》以仔钧公为一世祖,始迁祖德祥公是17世,宣统元年(1909)修谱时已发到36世盛字辈,据说现已发到41世庆字辈。仔钧公生于公元868年,距今是1139年,再除以41,平均每代为27.78年(岁),明显有断代情况。若以周定王在位的居中时间公元前596年延伸至今是2603年,从道公沿袭章家湾村庆字辈是110代,两数相除,平均每代为23.66年(岁),断代情况虽不严重,但还是存在的。可是,断代情况主要却发生在仔钧公之后而不是之前,令人深思!
  无独有偶,我们瀛洲村现已发到33世煇字辈,若据《瀛洲谱》并结合《绍兴谱》推算,从仔钧公沿袭下来是42代,再除以1139,平均每代为27.12年(岁),断代情况与《章湾谱》相近似。
  我查香港商务印书馆民国十年(1921)版《中国人名大辞典》,其中唐朝之前的章姓人物按名字笔画排列为:章大宝(陈)、章仇(隋)、章文(汉)、章后(陈)、章明(汉)、章邯(秦)、章昭达(陈)、章华(陈)、章继伯(南齐)等9人。在上列9人中,《章湾谱》有章邯、章文、章明、章昭达、章华等5人。《中国人名大辞典》称章昭达之子是章大宝,《章湾谱》称章昭达之子是章华,并注明“陈,吴兴人”。但该《大辞典》又恰恰在章昭达名下注释“陈,武康人,文帝为吴兴太守,委以将帅,历事四帝”,《绍兴谱》也称章昭达是“吴兴武康祖”。《章湾谱》的说法,似乎更有道理。
  当然,《章湾谱》关于立姓始祖是道(棱)公之说,以及该谱《旧谱列祖图》关于从道公至仔钧公共70代之说,在我手头的资料中还属孤证。我撰写此文的初衷,开头就已说明,在于向全国各地的章氏宗亲和研究氏族文化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信息,希望大家都来挖掘史料,为《章湾谱》的前列二说予以佐证,或者肯定,或者否定,或者多说并存。诚然,否定也罢,肯定也罢,都要拿证据来。我在此特别提请洛阳、吴兴(今湖州)、长安(今西安)三市及周边地区的各方朋友大力支持,因为《章湾谱》的70代老祖宗中,有不少在此三处或为官,或居家,或选为卒后安息地;尤其是洛阳,自11世昱公至64世崇公,其中竟有30人之多!
 2007.10.20
于县城“东望瀛洲”陋室


【作者简介】
  章亚光,1936年生,1956年参加工作,1997年退休。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先后加入安徽省徽学会、安徽省法学会、中国法学会,曾任会计、秘书、法官等职务。1998年版《绩溪县志》编纂,主编《绩溪县工商行政管理志》、《徽州古村落—瀛洲》和《绩溪县城建志》三本书,著有《法苑求索》、《徽州情结》两本文集。2004年被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聘为研究员。
 
【联系方式】
  笔者住址:安徽省绩溪县舒家巷38—2号
  邮政编码:245300
  家庭电话:0563—8163493
  电子邮箱:jixizyg@163.com
欢迎各方朋友交流。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