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章颖世系试探

浙江省嘉兴市社会保险事业局
显公83世;及公37世 章寿发


  章颖,南宋名臣,《宋史》有传。
  笔者多年来热迷于衍脉源流,查各地宗谱世系,与八方宗亲交流,试图梳理支源,寄愿流派秩然。然,笔者在梳理中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各地对章颖的支脉归属颇有争议。为此,特列出争议之焦点,供相关宗亲参阅比对,为存正弃误提供参考资料。

一、记载

  首先,看一下《宋史》的记传和各地宗谱的记录:
  1、《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章颖,字茂献,临江军人。以兼经中乡荐。孝宗嗣服,下诏求言,颖为万言书附驿以闻,礼部奏名第一,孝宗称其文似陆贽。调道州教授,作周敦颐祠。会宜章寇为乱,郡僚相继引去,颖独留。寇平,郡守以功入为郎,奏颖有协赞之功,可大用。乃召对,除太学录。礼部正奏第一人,初任即召对者自颖始。时枢密都承旨王抃以言者奉外祠,颖复言其风金使过求,欲己任调护以为功。孝宗谓其言太讦,久之不迁。及奏考试官,孝宗曰:“章颖可。”乃知上犹记其谠论也。顷之,迁太学博士。丁内艰,服阕,添差通判赣州,除太常博士。
  御史中丞何澹闻继母讣,引不逮事之文,颖定议解官,澹犹未决去,乞下侍从朝列集议。太学诸生攻之曰:“朝廷专设奉常,议礼之所由出也。今不从议礼所由出之地,反以议礼不公,而欲侍从朝列集议,岂将启逢迎希合,而为苟留进身之计乎?”除左司谏,时左相留正去,右相葛邲当国,颖论邲不足任大事,凡二十余疏。从官议欲超除颖,俾去言职,庶可两留。光宗曰:“是好谏官,何以迁之?”邲始出。颖屡疏请上问安重华宫,悉焚其稿。
  宁宗即位,除侍御史兼侍讲,寻权兵部侍郎。韩侂胄用事,颖侍经帏。上曰:“谏官有言及赵汝愚者,卿等谓何?”同列谩无可否,颖奏言:“天地变迁,人情危疑,加以敌人嫚侮,国势未安,未可容易进退大臣,愿降诏宣谕汝愚,无听其去。”不报。奏请待罪,与郡;御史劾颖阿党,罢。太学生周端朝等六人伏阙,辨汝愚被诬,且谓章颖言发于忠,首遭斥逐。端朝等皆被罪,自是党论遂起矣。
  颖家居久之,起知衢州,侍御史林行可劾罢之。寻知赣州,御史王益祥复劾,寝其命,再祠,需次知建宁府。侂胄诛,除集英殿修撰。累迁刑部侍郎兼侍讲,对延和殿,上叹曰:“卿为权臣沮抑甚久。”颖乞修改《甲寅龙飞事迹》诬笔。除吏部侍郎,寻迁礼部尚书,升侍读。诏颖以绍熙、庆元谯令宪《玉牒辨诬》,余端礼、赵彦逾《甲寅龙飞记》及赵汝愚当时所记事,考订削诬,从实上之。丐去,奉祠。以嘉定十一年卒,年七十八。
  颖操履端直,生平风节不为穷达所移。虽仕多偃蹇,而清议与之。方党论之兴,朱熹遣以书,略曰:“世道反覆,已足流涕;而握其事者怒犹未已,未知终安所至极耶?然宗社有灵,公论未泯,异日必有任是责者,非公吾谁望耶?”赠光禄大夫,谥文肃。
  2、《南阳泮岭章氏族谱》
  始祖颖公,字茂献。赐进士出身,任太原府侍,升御史,迁礼部尚书,寿九十八岁(生卒时间不祥),谥文肃。生二子,长皋次皝。皝公,生二子,长胜次腾。德化南埕半岭开基一世祖为腾公,字文旺,乃颖公之孙,皝公之子也。文旺公,籍本龙岩,自万历之初,徒居于枣溪黄村里(德化县桂阳乡一个村),见其规模狭隘,复迁蓝田乡(现德化南埕镇大南埕自然村)建立井后堂祠宇,文旺公生明嘉靖十四年六月二十日巳时(1535年),卒于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十一日申时(1602年)。康熙初年又由大南埕迁往现德化县南埕镇半岭村。
  3、《沧溪章氏宗谱》
  颖,字茂献,宋光宗朝左司马谏书,一日奏事紫薇,切中事机,帝曰:“章颖好谏官。” 宗朝为侍郎,终枢密致仕。归,续修宗谱。娶吴氏,再张氏,子四:文、行、忠、信。文,字碧涵,乾道乙酉七月初九午生,官为太常奉礼郎,世居罗夏田,娶江氏,同附葬伯辉公墓侧,丙向。行,字碧潜,乾道乙丑七月初九午生,官为监主簿,庆元丁巳迁休宁嵩寺镇,娶龙溪汪氏,同墓住后松林,嶵灵猫捕鼠形。忠,迁婺源石溪,另起图,为石溪始迁祖。信,字碧泽,淳熙戊戌九月十三申生,嘉泰壬戌迁休宁万安街东隅,娶山后源槎坑黄氏,同墓住莲塘墩,癸向。
  4、《灌溪章氏房谱》
  思浦,字汀玩,行三,娶李氏,子三:文献、茂献、廷献。茂献:讳颖,宋宁宗朝擢兵部侍郎,迁礼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肃,娶李氏。

二、世系

  《南阳泮岭章氏族谱》资料,是福建德化赤水镇人大主席章宝珠寄给笔者的。宝珠宗亲系南埕镇半岭村人,由于旧谱散失,村里前辈多年来苦苦寻根溯源,多方访宗查谱而无所收获,后于南阳泮岭章氏的族谱中查得影踪。时,浦城章仔钧练夫人研究会成立并开展相应工作,半岭村族人闻之兴奋异常,并将所得信息整理成以上资料寄之,以期清支明源。根据所寄资料整理世系如下,若能证实《宋史》中的章颖即世系中的章颖,则章颖归属清,半岭村源流自然就清:
  及—修—(断代)—颖—皋、皝—胜、腾
  皝公为颖公次子,生胜、腾二子,腾公为半岭村开基一世祖。
  婺源石溪《沧溪章氏宗谱》,由上海章漪提供。章漪宗亲祖籍婺源石溪,热心家族文化研究,专程驾车赴婺源石溪,拍摄宗谱,制作电子光盘。前文章颖记述,为宗谱中颖公行谱原文。根据宗谱光盘,整理世系如下:
  及—修—仔钧—仁徹—文炎—佺—愈—惇—择—倧—深—遗—淑姿—仅承—颖—文、行、忠、信
  颖公三子忠公,由歙县罗夏田迁石溪,为石溪一始世祖。
  南昌《灌溪章氏房谱》信息,是灌溪章建平提供的。建平宗亲浏览了《婺源考水章村寻根记暨祖章颖考证漫谈》一文,联想到祖上亦有章颖,出于好奇,查阅灌溪祖谱,竟发现所载字、事迹等与该文和《宋史》基本吻合,于是将谱载记录综合整理成前文资料发给笔者,以求探讨颖公出处及归属。根据资料整理世系如下:
  及—修—仔钧—仁郁—文琮—傃—昆—栢—綡—荛—溍—税—驿—思浦—文献、茂献、廷献
  茂献公即颖公,建平宗亲在寄来的资料中没有给出茂献公的后嗣,而其兄文献公的支线很清晰:文献—惟中—邦奇。邦奇为灌溪始祖,乃颖公侄孙。
  在《章氏会谱·德清初编》中也记载一支与章颖相关的世系,即安徽舒城世系:
  及—修—仔钧—仁徹—文炎—佺—愈—惇—择—倧—深—遗—仅成—淑姿—颖—忠—宗唐—文祜—尚义—巽
  另外,2002年湖北章顺德宗亲曾给笔者寄来新编湖北《章氏会谱》资料,其中也有一支与章颖相关的世系,即崇仁新溪世系:
  及—修—仔钧—仁佑—文彖—孟—圣—仲元—瑶—振龙—立玄—颖—魁—匡国—拾遗—昂三—福五—寿七—广迪—恺二
  2005年陕西商南章复顺宗亲寄来《全城章氏谱》、2008年又寄《全城章氏会谱》,其商南蓬头树村一支中,也有章颖:
  及—修—仔钧—仁燧—文锡—先—剪—洪—泰—洞—玠—倬—洵—棫—关—宝孙—如愚—庆—德甫—通—友闻—铉—深—颖—謴
  由于笔者所集资料甚少,上列世系定然九牛一毛。然,仅从以上所列,即知章颖之多,有未知所属的,有仁燧公支系的,有仁徹公支系的,有仁郁公支系的,有仁佑公支系的……等等。历史发展之久,家族繁衍之广,同宗之下同名讳的,自然就不乏其数,但同字、同事迹、同生卒,则断然是不可能的。

三、比对

  (一)生年
  在笔者手头现有的资料中,各谱均缺失颖公生卒年代,但可从《宋史》中查实:“嘉定十一年卒,年七十八。”嘉定十一年为1218年,可推知颖公生年为1141年。
  福建德化半岭村一世祖腾公,字文旺,乃颖公之孙。族谱记载文旺公生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祖孙相隔三百多年,故可断定半岭章颖非《宋史》章颖,实为同宗同讳章颖,其谱载事迹:“颖公,字茂献。赐进士出身,任太原府侍,升御史,迁礼部尚书,寿九十八岁,谥文肃。”其中“任太原府侍”、“寿九十八岁”二项可能是该颖公的真实记录,其余均从《宋史》误记而来。
  陕西商南章氏由安徽太湖通公后裔迁入,通公生元至正元年(1341年),后于颖公200年,又蓬头树颖公乃通公五世,故该支章颖亦为同宗同名章颖,而非《宋史》章颖。
  崇仁新溪世系,新溪颖公为及公十二世。因该支是以会谱形式给出的,前后均无年代可考,今已知及公三世太傅仔钧公生活年代为868~941年,该颖公为太傅公十世,中间间隔9代,以《宋史》章颖生年与太傅公生年计算:(1141-868)÷9=30.33,平均每代间隔大于30年,虽在合理范围之内,但却明显偏高,故将该支章颖认为《宋史》章颖,显得有些勉强。
  婺源世系与舒城世系,除颖公之父、祖父次序不同外,其余完全一致,婺源石溪忠公以后的世系也完全与舒城相同,因此,这二支可视为同一世系,只是祖孙间的辈序,舒城为:“遗—仅成—淑姿—颖”;婺源则为:“遗—淑姿—仅承—颖”,“成”和“承”应该是同音字的笔误。笔者偏向于婺源世系,理由为《沧溪章氏宗谱》记载清晰,遗公:“子二,次淑姿。”;淑姿公:“子质夫,子三,仅承、永承迁歙州洪坑、佺承”,符合中国家庭取名习惯,即弟兄之间含有相同的字“承”,该支颖公为及公十五世,太傅公十三世,中间间隔12代,以前同样方法计算:(1141-868)÷12=22.75,平均每代间隔将近23年,不仅合理,且在标准之列。谱载颖公生四子:文、行、忠、信,长子文生乾道乙酉年七月初九日午时,乾道乙酉年为1165年,间隔24年,故疑该颖公为《宋史》章颖。
  灌溪世系,该支颖公亦为及公十五世,同样合理且标准。虽然建平宗亲在整理后发给笔者的资料中没有该颖公的后嗣信息,然而可通过颖公之兄文献公后嗣来推算,文献四子,惟中为长;惟中四子,邦奇为长。邦奇公,讳琰,行少八,生1180年,若以《宋史》章颖计,相隔39年。然,文献公长于颖公,与邦奇公应相隔41年以上,祖孙三代平均间隔21年左右,同样符合规律,故该支颖公亦疑为《宋史》章颖。
  通过生年推算,否定多支世系,仅存婺源和灌溪二支,再从另外角度予以比对。
  (二)事迹
  《宋史》载:颖公中乡荐,调道州教授,除太学录,迁太学博士,添差通判赣州,除太常博士,除左司谏,时左相留正去,从官议欲超除颖,光宗曰:“是好谏官,何以迁之?”宁宗即位,除侍御史兼侍讲,寻权兵部侍郎。后起知衢州,寻知赣州,累迁刑部侍郎兼侍讲,除吏部侍郎,寻迁礼部尚书,升侍读。去世后赠光禄大夫,谥文肃。
  灌溪谱:“茂献,讳颖,宋宁宗朝擢兵部侍郎,迁礼部尚书,赠少保,谥文肃”。
  石溪谱:“颖,字茂献,宋光宗朝左司马谏书,一日奏事紫薇,切中事机,帝曰:‘章颖好谏官。’宗朝为侍郎,终枢密致仕。”
  灌溪谱记字标讳,石溪谱记讳标字。二谱所载事迹虽远简于《宋史》,但均能从《宋史》中找到痕迹。
  若依照各谱所记点滴事迹以及推算年代为依据,则婺源与灌溪之颖公,仿佛均为《宋史》中的章颖。然,同宗、同讳、同世、同朝、同仕、同官,则无论如何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为同一人。而各谱颖公世系,灌溪为仁郁公支系,祖驿公,父思浦公;婺源为仁徹公支系,祖淑姿公,父仅承公。因此,这二者又决非为同一人。
  我们在阅读古谱时,能常见到的一种弊病:将同讳名人中的事迹部分摘录于自己先祖的身上。究其原因是旧谱散失,在无从查考的情况下,所能够采用的一种无奈之举。因此,二谱中的颖公定有一支为同名章颖。
  (三)祖籍
  《宋史》:“章颖,字茂献,临江军人。”很清楚,章颖世居临江。
  临江,江西清江县西南临江镇,宋于此设临江军,辖清江等县,元为临江路,明为临江府,民国废府设临江镇,属清江县管辖,今改清江县为樟树市。
  灌溪世系,首先由九世綡公自浦城迁浙江绍兴,綡公曾孙十二世税公,官知南昌军事,因仕而家南昌,后税公六世邦奇公移居灌溪,颖公为税公四世,自然世居南昌。查古地名,南昌曾有过众多别称,如豫章、洪州、隆兴、洪都等,却从未称过“临江”。由于居住地不符,故不能确定该支颖公为《宋史》章颖。
  婺源世系,按《宗谱》记载:颖公祖父淑楶,淑楶公祖父深公迁罗夏田,罗夏田位歙州(今安徽歙县),原属古徽州,今属黄山市管辖。迁婺源石溪乃颖公三子忠公,故章颖应为“歙州罗夏田人”,与《宋史》不符。同样也不能确定该支颖公为《宋史》章颖。
  历史常给人以迷糊,留诸多悬疑于斯。综上所述,尚无法确定《宋史》章颖属何世系,也许是婺源或灌溪中的一支,也许都不是,可能另有世系而未被发现。

四、后语

  再读婺源石溪《宗谱》,仿佛《宋史》章颖正向你走来,时隐时显。
  行谱载“归,续修宗谱。”称颖公归仕后,回家续修宗谱。《宗谱》卷首部分有颖公撰写的《章氏谱序》一文,文中称:“若不得晦庵朱先生相与,扶植道学,砥柱中流,则孔孟之真传或几乎?”卷首谱文《始迁石溪忠公辩》也提到:“颖公得朱晦庵荐举入仕。”朱晦庵即朱熹,指颖公曾得到朱熹的推荐。这与《宋史》中:“朱熹遣以书,略曰:‘……异日必有任是责者,非公吾谁望耶?’”相呼应。《章氏谱序》乃颖公亲自撰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理当不会有误。然而,《宋史》中并没有章颖归仕之说,即章颖从未归仕,终于仕途,那宗谱中“归修宗谱”从何而来?若归仕者,则另有章颖;若同名章颖,又怎能与朱熹同朝共臣?
  细读《始迁石溪忠公辩》,发现一个细节:“我祖颖公,世居歙之罗夏田,生于宋绍兴辛酉年九月圆日辰时,淳熙丙申得朱晦庵荐举入仕。”“宋绍兴辛酉年”正是1141年,与《宋史》完全吻合,“圆日”指月圆之日,为农历十五。这里颖公的生辰四柱(年、月、日、时)齐全:即1141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上午7~9时出生。这也是笔者手头现有资料中唯一记录颖公生日的详细记载,据此,似乎可以确定《宋史》章颖世系了。
  然而,历史留下的谜团太多。通常,行谱所记录的基本四大项:生、卒、娶、葬,颖公除娶外,其余三项均缺,如此详尽的生年却不在行谱中记录,有违谱规,为什么?其次,世居地成为肯定该颖公的关键,古代大行政区曾设郡、军、路、府、州等,相当于现在的省或地区,那么,罗夏田历史上是否称过临江,或者曾从属于临江军管辖?目前尚无从查考。
  我们梳理衍脉,当持严谨态度,广泛比对各方资料,去伪存真,还历史以真实。此文权作抛砖引玉,若能考实罗夏田之归属,则《宋史》章颖世系可清矣。
 写于2008-5-23
修改于2008-6-6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