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桐洪山章氏宗谱疑点

南阳 章维玉

一、桐、枞建制沿革

  历史上的桐城县,曾长期辖今桐城市与枞阳县。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春秋为桐国,依附于楚。秦属九江郡。西汉置枞阳县。隋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唐(公元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康熙(公元1662年至公元1722年)分为东、西、南、北乡。东、西、南、北乡又分别叫清净乡、大宥乡、日就乡、桐积乡与县市乡。公元1996年撤县为市,现为安庆市辖。1949年2月分桐城县为桐城、桐庐两县,桐庐县辖区即今枞阳县境,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一九五一年改桐庐县为湖东县。1954年合肥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恢复汉时县名——枞阳县。现为安庆市辖县。
  原桐城东乡洪山,位于今枞阳县东北边陲,民国时隶属桐城县东乡,当时的东乡又叫清净乡,现隶属于枞阳县周潭镇。原桐城湴(ban)湖,即今枞阳县横埠镇的横山。

二、《皖桐章氏宗谱》及洪山、湴湖、山边章氏渊源

  从章能全《我所了解的洪山章氏》一文中,可以看出《皖桐章氏宗谱》是洪山宗祠于民国丁巳年(即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续修的家乘,距今已有90余年了,全套谱共28卷。根据该文可以获知洪山章氏挂线为:

图1 桐城洪山章氏三大公房世系图

  章氏始祖汾公,于元初从泾川(即泾县)马元迁来桐东发洪山(即今之大山村)脚下定居,由是形成了洪山章氏的三大公房,俗称三股。后因伯一、伯二或其子孙分徙至湴湖、浮山,从而又形成了山边章氏、湴湖章氏与浮山章氏三大公派。由于山边章氏主体世居今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即洪山山麓,故仍袭称洪山章氏。实际上,在伯一、伯二两房迁湴湖、浮山后,世居洪山的章氏即山边章氏只是伯五公派。
  洪山章氏自汾公以洪山为派之后,从《皖桐章氏宗谱》看,山边章氏曾五次修谱。
  首次修于宋绍兴壬子年(公元1132年),后续修于明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三修于清雍正庚戌年(公元1730年)洪山与湴湖续修宗谱;时至清道光己亥年(即道光19年,公元1839年)春,湴湖股首事向山边股提出四修宗谱时,因山边股“叠御外侮,力有难支”,于是经两股商议,自始分修家乘,并约定“湴湖续修以伯二公断”,山边股续修“亦以伯五为断。”山边章氏于清道光丁未年(公元1847年)四修谱;五修谱是民国丁巳年(公元1917年)即本文所述的《皖桐章氏宗谱》,因此民国丁巳年的《皖桐章氏宗谱》,虽以洪山宗祠名义续修,但实质上是主体世居于洪山的汾公第三公房,即伯五(通)公房的家乘。
  根据上述可知,山边章氏、湴湖章氏、桐城清净乡章氏、(发)洪山章氏均出自浦城十一世孙汾公。今枞阳老洲八甲山边章氏是桐城洪山(今枞阳周潭镇大山村)天六公次子善五公之后,从图1为族谱中一部分,显然洪山章氏(山边章氏)宗浦城十一世孙汾公为一世祖。

图2

三、洪山(山边)章氏字辈

  从民国丁巳年(公元1917年)谱图1看,洪山章氏在十四世以前没有明确的“字辈”,只是从洪山十四世(浦城及公二十四)起方启用以“国士选贤良,芳名百世扬;传家唯孝友,公正立朝纲”五言四句中的20个字作为辈分名。道光19年(公元1839年),山边股与湴湖股商议分修谱牒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新立派行20字”“然谱虽分修而派行从同,即百世不迁”。因此,在原五言四句已明确20个辈分名称的基础上,又新续如下五言四句:“振笏懿徽远,芒城阴德长;箕裘期克绍,奕叶大光昌。”至此,就明确了洪山章氏十四世至五十三世的字辈名。
  至于新立字辈是二修谱还是三修谱确立?根据浦城及公7世得像公(北宋宰相,大学士秉国钧,封郇国公)生卒年代公元978年-1048年推算,至浦城及公23世桐城洪山13世宗先公出生大约在公元1600年,二修谱于明万历丙辰年(公元1616年),宗先公没有明确的字辈,但其子及其后代按“国士选贤良------”有明确的字辈,可见新立字辈是在二修谱时启用。

四、《章氏会谱》有关桐城(清净乡、洪山、湴湖山边)、青阳、泾县世系图


图3


图4

  图3中汾公及其支系为会谱26页中“桐城县东乡洪山世系图”并标注“洪山即山边统名清净乡”,及“章氏家族网”关于得象公子章释之世系的部分信息,并记述章天五公为桐城清净乡祖(或洪山即山边)
  图4中仁郁公幼子文及其支系为会谱60页中“桐城县湴湖山边、繁昌县世系图”并标注“伯二为湴湖祖,伯五为山边祖”,及“章氏家族网”关于仁郁公幼子文及其支系的部分信息。

五、结论

  图3和图4中关于伯二、伯五及天五、天六公相当部分甚至几代人名均有重合部分,但图3是宗四仁嵩公,图4是宗六仁郁公,可见会谱中关于洪山、桐城县湴湖山边、繁昌县世系图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桐枞章氏洪山宗谱(图1)与图3、图4亦有部分重合,但该家谱是宗四仁嵩公。

【附】部分先祖简介
  得象,字希言,行九,世涣子。居浦城。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本寺丞。
  真宗帝东去泰山祭拜天地,选公为殿中丞相,代皇帝签署奏书。不久,授权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此后,得象历任数职:尚书刑部郎中、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为群牧使、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是年,又下旨任命得象再兼侍讲学士、擢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事等。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拜相,赠太师。第二年受命于工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1045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上柱国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直至薨。公薨殁,仁宗帝特乘舆亲临前往祭奠,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皇祐年间又改谥文简。文简公入相十二年。(详见章氏家族网《章氏人物·郇国文简公》)
  夫人杨氏,封吴国夫人、张氏,封燕国夫人。
  奉勅合葬临安(今杭州)西湖昭化寺之栖真院侧,载有国朝尚书沈德潜《重修西湖志》。
  二夫人共生五子:释之、约之、介之、延之、修之。
  《宋史》论曰:“殊、籍、随、得象皆起孤生,致位宰相。籍通晓法令,随练习民事,皆能用其所长。然籍终至绌免,随数遭谴斥,何其才之难得也。得象浑厚有容,殊喜荐拔人物,乐善不倦,方之诸人,殊其最优乎!”
  释之,得象长子。居浦城。仕宋大理评事。浙江慈溪祖。
  生二子:君杰、季方。
  季方,释之次子。居浦城。仕宋当涂县令。
  生三子:、翮、翔。
  仁郁,字性文,又字延盛,小字万万,行四十一,仔钧六子。居浦城。唐天祐元年(904年)甲子年生。仕南唐建州观察推官、校验尚书比部员外郎,兼御史大夫。镇江、苏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会稽(今浙江上虞)皆此祖。
  夫人杨氏。生四子:文瑱(琪、玘)、文珏、文琮、文瑶。继室陈氏。生一子:文
  合葬浦城马洋源奉国寺后。
  ,仁郁幼子。原居浦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年)曾以军功授银青光禄大夫。
  由浦城迁安徽泾川漆林。为安徽太湖青阳祖。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