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都注重 世代有高贤
——华亭章氏家族名人事迹

来源:2018年03月08日 松江报·茸城旧闻
记者:乔进礼
提供者:章绍岩


  自元代章共辰迁居松江华亭以来,历经数百年,华亭章氏可谓世代书香,史料记载,章共辰“笃志经史、识度清远。未十岁即能扁膀大字,及长,真、行、草、篆,皆师赵孟頫”。章公瑾“能诗,善草书,学二王,而硬健骨立,自成一家。尤长于画,师法夏珪、马远,盖张可观以后一人而已”。章冕“善楷书、行、草,尤工大字”。至章宪文这一辈往后,华亭章氏更加繁盛,逐渐成为远闻乡里的大家族。直至清末,书香不绝。
  章宪文中进士做官后,注重教育子弟,其子章台鼎、章台铉、章台垣,都能诗善文。而其孙辈如章闇、章晓、章韶、章旭、章简等,又都文采出众,并有国士之风。章简之弟章旷,更是文武双全,为抗击满清铁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堪称千古传颂的忠烈。明清易代之后,章耒著有《端文学略》,辑有《松江诗抄》,章以万是松江最后一个举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家训、家规,本文主要介绍华亭章氏家族历史上几个名人的事迹,以探求华亭章氏家族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供人借鉴。

章宪文:为人至孝,教子有方

  据史料记载,章宪文,字公觐,号鹿苑,家住松江府城思鲈巷,其父名叫章云凤,号竹梧,相传为北宋同知枢密院事章楶后裔。章宪文仰慕陶渊明、白居易的才华、人品,又改其居所名为“陶白”,自称陶白先生。章宪文久为诸生,长期用心苦读,家中渐为贫困,但是对父亲却非常孝顺。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章宪文中举人,第二年又中进士,后受命主持顺天乡试,所选拔者多为才子。
  其后,章宪文被授予工部虞衡司主事,都督山西厂务,在通州负责修建潞王行宫。其间,章宪文清正廉洁,力排主事太监的意见,主张修成之时核算,共为朝廷节省白银两万两。后来,又负责督查两淮漕运,章宪文对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木材,竭力清查,凡可用者,都用作造船之料,不可用者,则烧制成炭,以供官用。前后,又为朝廷节省白银六七万两。
  章宪文任劳任怨,工部尚书多次上奏皇帝,嘉奖章宪文。为官期间,章宪文不改其孝,初到两淮之时,就将父亲章竹梧接到官邸奉养。两淮之地多美酒,又盛产好鱼,如淮王鱼天下驰名。章宪文经常为父亲沽酒烹鱼、跪奉觞箸。
  万历十八年(1590)春,章竹梧去世,章宪文哀哭数日,《云间志略》记载,章宪文“哭之恸,数四绝而复醒。”在两淮五日之后,然后扶着父亲的灵柩,赶往松江府华亭县老家。回到家乡之后,为父亲治丧极尽哀荣。
  丁父忧三年结束时,章宪文知母亲年迈,想一心在家侍奉母亲,不再外出做官。但章宪文的母亲非常通情达理,她知道据家中现状,如不外出做官,养家糊口都成问题,于是催促章宪文进京。章宪文不得已,乃入都选官,被授予潞泽长官。
  章宪文到潞泽后,视事方才六日,忽然觉得心口疼痛,神思惶惶,寝食难安,于是向朝廷告假。大夏天酷暑难耐,章宪文晓行夜宿,鞍马劳顿,长达二十多日,方才赶到家中。走近家门一看,只见大门口挂着白幡,原来母亲已经在七天前去世。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章宪文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可以说是抱憾终生,从此心灰意冷,决意不出。
  不久,夫人董氏也病卒,章宪文连失父母和爱妻,其心之痛可想而知,每一次闻风木之响,便倚柴扉而生悲思,一年内好似老了十多岁。丁母忧服除后,章宪文的好友唐文献等人,几次寄书劝他进京选官。可章宪文都不为应。后来,在佘山东麓建造了一个草屋,终日以采茶笋、橘柚以自娱。
  后来,章宪文子孙辈皆成材,或因诗文成当时名流,或取功名外出做官,章宪文的晚年,生活渐为富裕。章宪文隐居在佘山东麓,每当风和日丽,则驾小舟、乘轻舆,带两三小童,携酒器茶具,与文人雅士登高游玩,或饮酒,或赋诗,或高歌,或长啸,常常终日忘归,大有苏东坡“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况味。章宪文性格平和,虽然早年贫困,生活很是艰苦,但当其晚年富有时,日常饮食仍然一如既往,毫无侈靡之态。
  《云间志略》赞曰:“此公之所以为公,而处穷处达,无适而不可也。若他人奇贫,则意气沮丧,郁郁不自得;骤贵,则神情飞跃,扬扬不自由。夫安得有此?”万历三十五年(1607)七月,章宪文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受祀乡贤祠堂,其临终前所书之《西归遗命》及《课农诗》,成了他的绝笔,此外,他还著有《陶白》《淮南》《白石山房》诸稿。

章简、章旷:誓死抗清,忠烈传世

  据史料记载,章宪文有三子,分别为章台垣、章台鼎、章台铉,章简和章旷均为章台垣之子。章简字次弓,号坤能,家住松江城西。据史料记载,章简为天启四年(1624)举人,官至罗源知县,在当时有文名。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松江府,章简与沈犹龙、李待问等人同守松江府城,城破殉国死。世传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夜间梦见章简陈述其死节状,追赠其官阶。
  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廷赐章简谥号为节愍,其著作有《坤能诗草》。据崇祯时的《松江府志》《南吴旧话录》《明史》等史料,有其事迹的零星记载。章简的事迹,在诸抗清英雄当中,并不突出,《明史》仅有一句:“简,字坤能。举于乡,官罗源知县。”在抗清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是其弟章旷。关于章旷其人,笔者曾作《大明忠烈之华亭章旷》一文,详细介绍其事迹,在此不展开介绍,且介绍一下章简与章旷的后人事迹。
  章简无子,章旷有两子名叫章有功、章有谟。章有功在同治年间,因孝得旌表,章有谟有文名。据史料记载,章有谟字载谋,生于湖南永州,当时章旷已卒数月,故章有谟为遗腹子。其母吴氏,将其抚养成人。章有谟回故乡华亭后,隐居于佘山,勤于学问,却不愿出仕为官。曾寓居张泽姻亲蒋氏宅,与蒋麟等唱和,著有《礼说》《景船斋杂记》二卷。其子章继绪,字重光,又字绍庭,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举人,雍正五年(1727)中进士,历任山东章丘、栖霞、利津知县,官声甚佳。在利津任上时,建义学七所,并仿松江府学教授陆在新的方法,设引年会,凡诸生年六十以上者,每年给银六两,七十倍之,八十又倍之,其敬老崇教如此。
  章继绪之子章德棨,字卿闾,号诗迁,居住在娄县,与黄之隽、徐是效等名士结诗社。年八十九卒,著有《章文毅公年谱》《九归指归》《诗经杂说》《尊闻琐记》等。章德棨之子名章焕,喜读宋儒书,尤精于《易》,年五十七卒。章焕之子名章倬,原名梦斗,字兆星,号斗山,又号改生。著作有《尊闻书屋诗草》等,曾重修《章氏宗谱》。
  章倬之子名章耒,以精深的学问,再次光大了华亭章氏的名声。据史料记载,章耒原名汝梅,字韵之,一作韵芝,号次柯,居住在松江府城西阔街。章耒从小读书,有过目能诵之能。成人以后,潜心力学,凡天文、历算、與地、兵防以至医卜等无不研究,尤好性理、训诂之学。同治十二年(1873),章耒拔为贡生。章耒博闻却运差,九应乡试方才中举,五考进士均落第。
  后来,章耒从晚清大儒刘熙载交游,学问更加纯粹,沉浸于义理之学,感慨张昺遗书早已散佚,乃作《端文学略》,又以唐確慎《学案小识》为太简。光绪元年(1875),官府清查松江育婴堂,章耒争之甚力,作八议。光绪三年至十年间,章耒参与修撰《松江府续志》《娄县续志》,发幽阐微。
  章耒又大倡善举,建桥施赈,不惜节衣缩食以助之。章耒晚年,在张泽徐氏作教师,教授多人成材。光绪十二年(1887),章耒卒,享年五十五岁。其著作较多,主要有《春秋内外传筮辞考证》,辑有《张泽文钞》《张泽诗钞》《张泽志稿》等。民国《续纂华娄县志》人物传、封氏《张泽志》卷八等史料都记载其事。

章有渭等:三大才女,六朵金花

  据《松江府续志》记载,章有淑、章有湘、章有渭、章有闲、章有澄、章有浤是节愍公章简的“六朵金花”。章氏姐妹家住松江城西古浦塘,由家学熏陶,自幼便喜爱文学,尤其钟情于诗词,相互之间多有唱和,并著有《章氏六才女诗集》。“六朵金花”中,最为突出的是章有渭,其次是章有湘。
  章有渭即是章简的第三女,后嫁给侯岐曾的第三子侯玄涵为妻。嘉定城破的时候,章有渭与夫侯玄涵,以及候峒曾的第三子侯玄瀞,恰巧不在嘉定城内,幸而保全了性命。然而据史料记载,清廷搜捕侯玄瀞的诏令下时,侯玄涵不顾爱妻幼子,想替侯玄瀞而死,好保住伯父候峒曾唯一的血脉。
  侯玄涵在衣服上,写下侯玄瀞的姓名,跃入水中冒名替死,后被人救起。救他的义士知道原委后,叹道:“真忠义之士也!”他还建议,要留那件衣服在水中,如果追兵赶到,可以让他们误以为侯玄瀞已死。侯玄涵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是章有渭怀抱着幼子,跟着丈夫侯玄涵、堂弟侯玄瀞,又连夜赶到吴山,途中遇见一老僧,老僧见侯玄涵、侯玄瀞一头长发,对他二人说:“没有削发,难免被求利之小人告发啊!”
  于是,侯玄涵、侯玄瀞削发为僧,藏匿于扬州天宁寺内。章有渭也跟着丈夫藏匿于扬州,然而清廷一直没有放松追捕侯玄瀞,在危急关头,侯玄涵“挺身以代”,被抓坐牢。此时,章有渭带着幼子流落至上洋地区,因孤苦无依、贫病交加,一朵金花最终凋零此地。后家中有人听闻消息之后,赶紧到上洋,将章有渭留下的幼子抚养。然而史料称,侯氏一门最终香火断绝。
  现代藏书家胡文楷在《历代妇女著作考》中,评价章有渭写诗“才大力胆,是一作手,其诗高旷神远,真直可追初唐矣”。清代学者朱彝尊所编《明诗综》,也收录了章有渭的两首诗作,其一为《舟行即事》,诗曰:“晓雾迷离彩鹢轻,棹歌徐动见新晴。临湍鹭子亭亭立,夷岸蒲花漫漫生。遥指小山遮塔影,忽经深树出钟声。晚凉不觉罗衣薄,自爱澄湖片月明。”
  此诗当是章有渭的早期作品,写舟行之所见、所闻、所觉,从“晓雾迷离”之黎明,写到傍晚的“晚凉”“片月明”,语言明白如话,表达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可以想象,如果不是清军入关,造成的家庭和人生的巨大变故,章有渭大可以与丈夫、妯娌们一起,吟风弄月、嘲花斗草,那该是何等的温情与浪漫。可悲的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许多大丈夫尚无可奈何,这些弱女子,只能用血泪写成一篇篇悲歌。
  章有湘,是章简次女,字玉筐,又字令仪,自号橘隐居士。章有湘工诗文,与姊妹并擅才名。桐城名士孙中麟旅居华亭,并与当地俊彦结交唱和。孙中麟系明崇祯朝大理寺卿孙晋的长子,幼承庭训,聪慧过人,九岁能文,十三岁为秀才,曾有“桐城神童”之誉。章简结识孙中麟后,甚为垂青,遂将次女有湘嫁给孙中麟为继室,更对他寄予厚望。
  孙中麟娶章有湘后,携其回到桐城故里,夫妻志趣相投,十分恩爱,孙中麟发奋攻读,章有湘侍婆持家,“声发金石媚笙簧,红袖添香夜读书”,其乐融融,其情深深。其时,章有湘的七绝《端午》:“满斟碧酒汛菖蒲,先醉婆婆后小姑。婆醉有侬侬有婿,小姑醉倒谁人扶?”可谓是一家和睦,情趣盎然的生动写照。
  孙中麟没有辜负章简厚望,于顺治十一年(1654)乡试中举,次年殿试金榜题名,进士及第。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孙中麟还没来得及把高中进士的喜讯告诉心爱的妻子,五日后竟骤发急病,客死京城。章有湘惊悉心上人暴卒,痛不欲生,自缢一再,均为姑救。此后,诗风大变,孤猿哀鹄,尽吐忧伤悲怨之音,其《哭夫子》四首,字字含泪,句句滴血,令人不忍卒读,体现了忠贞不渝、生死与共的情怀,其一曰:
一自公车去不还,从今信有望夫山。
赤绳虚系三生约,红泪唯余两袖斑。
诀绝未亲真恨事,梦魂时傍也欢颜。
亦知修短原无定,岂料荣枯顷刻间。
  章有湘整理夫君孙中麟遗作《过江集》《昙阁集》《笔花集》,自著《澄心堂诗词》《望云草》《再生集》《诉天杂记》等,类皆孤猿寡鹄,自写其忧伤哀怨之音,君子读而悲其志焉。后人评述其作品赞曰:“文林鸿宝,妆阁奇葩”。《古桐乡诗选》录其诗十七首,《桐山名媛诗钞》录十首。清乾隆二十五年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民国二十五年(1936)光铁夫《安徽名媛诗词徵略》均选录章有湘诗词。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