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章氏之由来

章才华


  章氏之先出自炎帝神农氏1。本姓姜,其后伯夷2为四岳3。佐禹4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5。子孙因以为氏。吕尚6佐武王7定天下,封营丘8。其支孙穆子虎别封于鄣9。传数世至伟,周夷王10时去邑,自称章成王。至胡公祥,为齐所灭而鄣亡11祥裔孙1213。遂以章为姓。
  秦14时有章邯15者,封雍王;弟平,仕楚16为上大夫17,其苗裔18也。自楚至汉魏,平后子孙无显者十七,传至松樵19。仕晋20。封三秦21王。生四子:曰岩、曰评、曰展、曰长。岩收大散关22有功,封上大夫;评为兵部尚书23;展为中散大夫24,厥后各自为派25。岩于永嘉元年26,出守泉州27,遂家于南安。南安者,闽地也。闽有章氏,其始也。
  岩生道盖28,为广平29太守30。道盖生法尚,法尚生昭达,仕陈31,为大将军32,封邵陵郡33公。自昭达以后,又七传而至及34,仕唐(公元617年—公元907年)为康州35刺史36。由南安徙建州37浦城38。自是浦城章氏为天下望族。
  及生三子,其幼子曰修,为唐福州39军事判官40。修生仔钧41。节度王审知表于朝,授高州42刺史、检校43太傅44。宋庆历初45,以公元孙得象辅相功,追封瑯琊46王,谥忠宪。配杨氏47,因世居练湖48故称练氏。封渤海郡49君,越国夫人。自晋天福六年50,公殁后,南唐拔建州将屠之。夫人义全一城,遂为全城章氏。
  太傅生一十五子,咸登显仕。其第十子曰仁肇,仕唐51为检校尚书,兼耀武将军。后弃官徙居浙江桐庐石窊。子一:曰仲彝,为梓州52。仲彝生四子53。次子曰嵫,仕宋54为大理寺55评事56。嵫生二子:曰时用、时中。时中生晟,晟生讽,讽生镐,镐生諲,諲生矜,矜生充国,充国生万十四,万十四生荣一,荣一生三子:寿一、寿二、寿三。寿一生四子,长曰传一(公元1332年—公元1419年)仕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为观海卫57。龙山58千户59。又由桐庐60转迁蓉江(即江阴)青暘61镇根据《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载,传一公“……年七十余致仕62,可以估计最早也要在公元1413年来到青阳,而来青阳的理由是“……公因戴宜人籍隶江阴青暘镇,遂置产于其南后渚村,由浙江而徙居焉。是为青暘始祖”。青阳章氏自此始。

【注】
  1、神农氏: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远古人民过采集渔猎生活,他用木制作耒,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的情况。又传他曾尝百草,发明药材,教人治病。一说神农氏即炎帝。
  2、伯夷:此伯夷为上古时候舜的大臣,任秩宗,主次尊卑及郊庙祭典,典三礼。相传为齐太公先祖。
  3、四岳:传说为尧舜时的四方部落首领。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选舜为继承人。舜继位后,他们又推荐禹帮助舜。
  4、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一说名文命。鲧之子。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据后人记载,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不入。后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传曾铸造九鼎。其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代。
  5、吕:一作“甫”。亦称有吕。古国名。姜姓。《国语·郑语》:“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传为四岳之后。在今河南南阳西。春秋初年为楚所灭。
  6、吕尚: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兵书《六韬》,是战国时人依托于他的作品。
  7、武王:这里指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43年)周文王姬昌次子,是中国西周第一代帝王。
  8、营丘:古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以营丘山得名。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后改名临淄。一说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名营丘镇,春秋时名缘陵,汉置营陵县。
  9、鄣: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一说在山东诸城。
  10、周夷王:名姬燮,生卒年不详。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十年,病死,葬处不明。
  11、为齐所灭而鄣亡:公元前664年(周惠王十三年)降于齐。《春秋·庄公三十年》:“秋七月,齐人降鄣。”
  12、祥裔孙:远代的子孙,泛指十代以后的子孙。
  13、韅:《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注:韅旧作韫,并系祥弟。
  14、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15、章邯:字少荣,(?—公元前205年)秦末大将。秦二世时任少府。秦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九月,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产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为奴)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直逼陈(今淮阳),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黄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八月,与刘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16、楚:周代诸侯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
  17、大夫:先秦官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诸侯国中的爵位分为卿、大夫、士三级,大夫比卿低一等。大夫是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
  18、苗裔:后代子孙。
  19、松樵:《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注:旧录松、樵作二人。
  20、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东晋:公元317年—420年。
  21、三秦:项羽灭秦后,三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总称三秦,地在长安附近关中一带。今人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成为陕西省的代名词。
  22、大散关关:亦称散关,是关中通往西南的唯一要塞。位于今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十九点五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
  23、尚书:官名。从隋唐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为其中之一,职权益重。唐后期开始确定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24、中散大夫:官名,简称中散。王莽时置,或作东汉光武置。掌论议政事,员额三十人。历代沿置。唐、宋为文散官,正五品上,为文官第十阶。宋元丰改制后,以换光禄卿至少府监各官,后定为第十四阶。元废。
  25、各自为派:《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注:评今兰溪祖;展今射垛祖。
  26、永嘉元年:这里应该是元嘉元年:为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公元424—453年),共计二十九年余。
  27、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公元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一九八六年一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28、道盖:《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注:盖旧作益。
  29、广平:今属河北省邯郸市。
  30、太守:官名。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时期,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31、陈:这里指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廷,国号陈,都建康(公元558—589年)共有武帝、文帝、废帝、宣帝、后主五位陈姓皇帝,七个年号。
  32、大将军:官名。战国时代各国都置,为指挥重大战役的临时统帅。汉相沿,作为最高军职,并统领内朝,分丞相权。汉武帝以后,大将军遂成为汉朝的最高行政职务,多为外戚所居。三国时,大将军不再职掌朝政,为高级武官,并增置上大将军,位于大将军之上。南北朝时期,大将军除授甚滥,于是又增置柱国大将军、镇军大将军等号。
  33、邵陵郡:西晋时由昭陵郡改置,治所在邵陵,今邵阳市。
  34、及:我章氏有许多谱牒以及公为一世祖。人们习惯上以刺史公多少世和太傅公多少世来表明自己的世代,由于刺史及公是太傅仔钧公的祖父,因此相差两代。
  35、康州:晋永和七年(公元451年)设立晋康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设南康州,兼总管府,总管粤西一带六州军事。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改名康州。今属广东省肇庆市。
  36、刺史:官名,州的行政长官,西汉始设,后逐代相沿,其中元、清废置。
  37、建州: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建州,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今属福建建瓯市。
  38、浦城:位于福建省的最北端,东汉建安初年(公元一九六年)置县。现公认是章氏家族的祖居地。
  39、福州:夏代属杨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今为福建省会城市。
  40、军事判官:官名。唐代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皆得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中期以后,节度、观察等使均有判官,亦有本使选充,以备差遣,均非正官。
  41、仔钧:是全城章氏一世祖。《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注:后避闽王讳,钧改均。
  42、高州:高州府禹贡杨州南境,秦为南海郡地,汉为合浦即高凉县地,三国晋宋为高凉、高兴郡地,梁大通中(公元527—528年]正式命名高州。唐初属高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分置潘州治茂名,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又徙置高州始治高凉移治良德。今属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
  43、检校:即兼领和代理的意思。
  44、太傅:官名。春秋时晋国设置,为辅弼国君的官。战国后废。汉复置,次于太师。历代相沿,多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另为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45、庆历初:庆历元年为公元1041年,庆历末年为1048年。为北宋宋仁宗赵桢的一个年号。
  46、封瑯琊:今属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该县海游镇城西村墙里至今还有瑯琊王庙,供奉着瑯琊王一世祖仔钧公、练夫人及二校王建封、边镐之塑像。
  47、配杨氏:这是《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的第一个矛盾之处,仔钧公的世系录中载:“……娶练氏……”可能杨氏即练氏,怪不得现在浦城县仙阳镇练村没有练姓人家。
  48、练湖:今浦城县仙阳镇练村。
  49、渤海郡:渤海郡:西汉置郡。在今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0、晋天福六年:这里指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六年,即公元941年带。
  51、唐:这里指后唐(公元923年—936年)五代之一。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建,都洛阳。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短期占有四川。历四帝三姓,前后约十四年。
  52、梓州:隋改新州为梓州。八世纪时的梓州为四川的第二大城市。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53、仲彝生四子:《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为“仲彝生二子”。又仲彝公的世系录中载:“公自桐庐窊石又徙居明州象山,为高桥始祖。”
  54、宋: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55、大理寺:我国南北朝至清代的中央审判机关。初设于北齐,寺指官署。其职掌是管理刑狱案件。宋代分左右寺,左寺复审各地方的奏劾和疑狱大罪,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它与提起奏劾的御史台和管理司法行政的都官尚书(隋以后称刑部),合称三法司。主官称卿,下设少卿、丞及其他员役。编制及名额,各代略有变更。
  56、评事:官名。汉代始置廷尉平,与廷尉正、廷尉监同掌决断疑狱。南北朝改平为评,隋以后改称评事。
  57、观海卫今有观海卫镇,属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南,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卫:明代军队编制名。于要害地区设卫,卫五千六百人,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防地可以包括几府,一般驻在某地即称某卫。
  58、龙山:今属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龙山镇。地处慈溪市的最南端,紧邻港城宁波,东北濒临杭州湾。现存明代遗迹龙山千户所。
  59、千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隶属于万户。明代卫所兵制亦设千户所,驻重要州府,统兵一千一百二十人,分为十个百户所,统隶于卫。千户为一所的长官。
  60、桐庐:这是《全城分支青暘宗谱》民国十八年—二十二年编纂本的第二个矛盾之处,既然仲彝公的世系录中载:“公自桐庐窊石又徙居明州象山,为高桥始祖。”应该从明州象山迁来江阴青阳才能吻合。
  61、青暘:1965年10月19日更名为青阳。
  62、致仕:相当于现在的干部离退休。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