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章氏:六百年神秘挥之不去

章伟斌 初稿  章庆根 定稿


  溧水章氏始迁祖章珪公,元末从浙江龙泉迁至应天府(今南京)溧水秧田。历史上,章珪公没有什么名气,可是提到他的兄弟章溢,却是鼎鼎大名,是元末明初“浙南四先生”之一。他去逝后,章溢请来刘伯温占卜选址,葬入一块风水宝地。600多年来,章氏一族在溧水扎根居住,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红红火火。然而,始终和这个家族相伴的,还有一种神秘,代代相传,挥之不去。

刘伯温占卜定吉地

  溧水《章氏宗谱》记载,章氏世居浦城,及公六世章重由浦城迁居龙泉西宁乡,章重传十五世至章遇孙,章遇孙生三子珪、璋、溢。
  元至正二十年(1360),号称“浙东四先生”的刘基、宋濂、叶琛、章溢被朱元璋“聘请”,从浙江到应天府,加入反元大军。此时,杭州仍然属于元朝统守,四先生的家还在当地。章珪(字嘉猷)害怕祸及全家,携子得骥、得骢、得驭一路辗转,逃到金陵,见到了章溢。章溢说:“现在兵荒马乱,很不安全,万一打起仗来,玉石俱焚,大家都不在了,谁去祭祀祖先呢?今金陵北面有长江阻隔,西面有汉寇陈友谅,都不能居住,兄长最好在东南方向找一处安家。但是,这个地方不能相距遥远,应当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便于兄弟见面,相互照顾。”
  不久,章珪带着家人,一大早就往东南方向行走,傍晚到达距濑水(今溧水)城北门二十五里、靠近蟾山的秧田,全家遂于此安居下来。此后,百忙之中的章溢担忧族人不精通“理学”,还在溧水创建私塾,聘请学问渊博的先生来教化族人。他还在玉峰的西面置建了“西岗义塚”,供乡里贫寒人家安葬去世的亲人,并根据贫寒人家的具体情况,捐赠钱物。章氏家族很快融入溧水当地的百姓生活中,获得了大家的好感和信任。
  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应天府,称南京。作为重要谋士、开国功臣,章溢被授予御史中丞、太子赞善大夫。此时,章珪已经驾鹤西去。天性孝顺友爱的章溢,邀请刘基给大哥占卜吉地,以荫庇子孙。刘基,字伯温,是朱元璋的重要谋士,民间传说他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翻云覆雨,撒豆成兵,是一位半人半仙的奇人。
  到了秧田,刘伯温问:“先生希望裔孙明经入仕,还是人丁兴旺?”章溢深知朱元璋生性猜忌嗜杀,伴君如伴虎,稍有闪失,不仅自己命搭上,还会连累家族,便答:“但求人丁兴旺。”于是刘伯温占卜吉地太公岗,定艮坤向,即坐东北向西南,寓意人财兴旺。章溢则按刘伯温的指点,选择良辰吉日修建嘉猷公坟茔。
  太公岗,当地人称“虾子地”,先人葬此,后人多子多孙。事实果真如此,600多年来,溧水章氏开枝散叶,发展迅速,江宁、镇江、淮安、上海、北京等地均有溧水章氏,而在溧水区更是多达9300多人,分布于几十个村庄,可谓人丁兴旺。

太公岗下外姓难住

  太公岗位于秧田村东侧。《章氏宗谱》记载:太公岗东至叶姓田,西至吴林书田塘,南至毕姓山,北至杰怡地。太公岗是刘伯温选中的墓址,嘉猷公与妻子祖氏太婆均葬于此,故章氏后人奉太公岗为祖山。
  后来,嘉猷公二儿子得骢迁居溧水开泰村,请风水先生选了块风水宝地——西塘岗(俗称乌龟山),将嘉猷公迁葬过去,而祖氏太婆墓仍在太公岗。
  嘉猷公长子得骥也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成泰迁居蟾山,次子成荣迁居礼家边,三子成富坚守故土秧田村。成富生五子,其中四子仲十继承父志,一直没有离开秧田村,坚守在太公岗祖山旁,子孙后代也都在这里繁衍生息,世代居住。
  秧田章氏实为守墓人。人们得知秧田村为守祖上大墓而定居于此,为避免触犯章氏神主,异姓人都不愿意迁居秧田村。几百年来,秧田村几乎没有外姓,当今只有一家,还是章氏外甥。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章氏长房庄村族众造太公岗祖氏婆墓碑、台、石圹。碑为金砂石,有避邪聚财之意,宽71厘米,厚20厘米,今可见高145厘米;碑正文“明章嘉猷公德配祖氏太婆墓”列碑之正中,两侧为“乾隆戊子三十三年穀旦”、“耀奎國献彬等裔孙公立”,阴刻楷书。文化大革命中,墓碑被秧田村章氏裔孙用作池塘边跳板才得以保护下来。
  2014年12月,溧水区博物馆对太公岗祖氏太婆墓这一历史遗迹进行修复保护,实施墓体维护、植被绿化、修建凉亭和纪念碑,并将太公岗列为区重点保护文物,成为研究明代开国功臣章溢及其家族的实物资料。

明代祠堂神秘难解

  光绪三十二年《章氏宗谱》律字号卷五第六十一页记载,柘塘“章家”古村名为“礼家边”,由成荣公五世孙“小六公”建宅礼家边。族人迁居礼家边时,一开始并未建章氏祠堂。明万历甲寅年(1614),成荣公十二世孙邑廪生章华寀为“追远、报本”,出资修建了礼家边章氏祠堂。祠堂二进六间,左右两厢房,前仪门,后厅堂,进深22米,东西长12米;神主上联“报宗功必奠宗室,今日之构修松茂竹苞,祠宇千秋永固”,下联“尊祖德当歆祖灵,后来之禴祀豆嘉笾静,礼仪万代长新”。祠堂内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是族人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事务活动的地方。
  解放初,礼家边祠堂曾做过学校,至今前厅西山墙还保留着教学用的黑板。文革中,村干部为保护祠堂,将祠堂分配到个人名下,祠堂才得以幸存下来。礼家边祠堂保留了明朝建筑风格,距今已401年,如今祠堂破损严重,急待修缮保护。
  自从祠堂建成后,柘塘章家(礼家边)从无外姓家庭居住,至今依然如此。近年来周边地区拆迁,但是柘塘章家始终没有拆迁户去租房。因为大家知道,冥冥中有种说不清的原因,外姓家庭居住在礼家边,非病即灾,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曾有一章氏外嫁女儿,因拆迁携夫暂住柘塘章家,没几天,其夫身体出现不适,想起传说,随即搬出,症状立即消失。一章姓族人,中年丧妻,找一老伴同居,没过多久,老伴身体每况愈下,只得分手。此现象无法解释,至今还是一个谜。

遗风传家人才辈出

  溧水章氏秉承先祖忠孝传家、厚德载物的遗风,重视教化子孙,重德行善,诚信为人,磊落处事。在这样的族风熏陶之下,章氏家族人才辈出,历历可数,有案可稽,近代最为有名的,就是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过病的章次公。
  章次公(1903~1959),名臣光,字合之,后易名成之,号之庵。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于溧水县群力乡五房村。少年时随家迁居镇江市丹徒县大港乡,青年时攻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曾在广益中医院实习,后在上海从事诊务,为上海中国医学院创始人之一。不少贫苦病人找他看病,他不仅热情为诊治,还对部分穷苦病人义诊施药,被誉为“平民医生”。
  1954年,章次公调北京工作,历任国家卫生部中医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亚洲团结委员会委员。
  在北京期间,章次公曾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工作,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叶剑英、刘伯承等领导人看过病。有一次,林伯渠生命垂危,章次公为他看病,用了三服中药,使他转危为安,恢复健康,受到领导人的夸奖。毛主席高兴地说:“我早就对你们说过,中医不比西医差嘛!你们还不信。”
  隔了些天,毛主席身体不适,要章次公诊治。秘书将章次公引进毛主席办公室时,见主席正伏案批阅文件,便坐在一边静静等候。一会,毛主席放下笔问道:“卫生部的章老来了否?”章次公赶忙回答:“我就是卫生部的章次公。”毛泽东打量了一下章次公说:“你还不老呀,年纪也没有我大,怎么称章老呢?我可不喜欢别人称我毛老……”以后,章次公曾多次为毛主席看过病。
  章次公不幸身患癌症,于1959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
 2015年3月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