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丘

摘自中国临海新闻网-历史风情
作者:戴相尚

  这里所说的孔丘,非文圣仲尼,而是一个村名。
  孔丘村位于临海市区北30余公里,现属汇溪镇,海拔600来米,四面环山,交通闭塞,距镇所在地10多公里,而且一半是山路。但就是这个村,历史悠久,重视教育,人才辈出,在山区实属罕见。
  孔丘,古名陇洲。据《临海陇洲章氏宗谱》载:明末,“天下大乱, 为避战乱,处士海游人章廷可携六子入山,惟恐不深,寻至陇洲结庐而居”。从此,章廷可“举世不闻,以耕以稼,克俭克勤,秉古遗训,教子育后”。
   章廷可是个书生,虽隐而“卷不释手”,他一边过着耕读的生活,一边教导子孙以读书为重。数百年来,陇洲章氏言传身教,历来以家训、重教为先德,教导后人要知书达理,修身明德。清初,该村便开始出现私塾。其中,“育英家塾”和“登祥家塾”曾在临海东乡一带名噪一时,培养出不少读书人。清道光年间,该村出现了第一个太学士章业培,中举人后而不问官场,回乡致力于文教事业,并与时台州知府刘璈交善。1869年,受刘璈之托,章业培偕史秉义广设义塾。次年2月,章业培于家乡陇洲设立“宝书鼎新日新义塾”(即原孔丘宝新小学之前身),为当时台州乡村32所义塾之一,并开设延寿乡(今汇溪、东塍一带)教育之先河。章业培凭自己当时的声望,聘名士任教,文化顿盛,附近天台、三门、宁海等地前来求学的学子不断,每年入庠者均在20人以上。
  1904年,应时势之要求,“宝书鼎新日新义塾”改为新式学堂,更名为宝新学校。1933年,在原有基地上建校舍7间(校址尚存)。“历年来颇有得法,为教育界所赞许”,相关部门发有“奖状匾额”,该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还记得,但已说不清奖状上写着什么,文革期间,匾额遗失。
  宝新学校重视教育,至今仍有口碑,据上年纪的老人回忆,在该校毕业的学子,就能取得教授小学的资格,可能类似于师范。我们家乡(原仙人桥乡),凡70岁以上能识文断句的,多曾在该校就读。而学校所在地孔丘村更是人才辈出,清末有秀才数名,其中章业培为咸丰年间太学士;民国期间,在各地身任要职的有十余人,其中章升平曾就教于复旦大学,后任26军(军长陈安宝)军法处处长,与台州籍名将陈安宝并肩抗日。今天,该村仍以教育为先导,鼓励下一辈子弟为国作贡献,每年都有学子喜升大学。我常常想:该村之所以易名为“孔丘”,可能与村民们崇拜教育分不开。
  孔丘村历史悠久,留下的古迹也不少。村前的十几株古樟,都有好几百年的树龄,其中有几株早已标上了“古树名木”的牌子,几百年来,这些古樟坚守在村边,见证着该村的历史,成为该村的“风水树”。该村民居大多是四合院结构,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代建筑风格,虽然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该村早已浇上水泥路,但仍不失古村旧貌。
  路上的那座四合院,是该村最早的建筑,四角廊檐柱间挂落的雀替(牛腿),雕琢精美,据居家老人说,原来雕有麒麟图像,几年前有古董商出高价收买,当地人没有同意,但由于院里居住的人大多外出,一时没有注意,被人偷走了,实是可惜;四合院四边的木窗,雕琢也很精美。倒厅前壁书嵌有“东壁图书”四字,苍劲有力,但没有人知道作者是谁,这么多年,也没有人知道其中蕴含的意思。堂前的地面看上去很是光滑平整,老人们说,当时是由桐油加青漆烧熟后浇上去的,其牢度比现在的水泥要好得多。
  村内有三座古石拱桥,东泰桥建于清道光年间,桥间嵌有四字,但已模糊难辨,另一座“中和桥”更为古老,《章氏宗谱》没有具体记载其建造年代,可能,有先祖居住时便存在。
  该村的祠堂,建于清乾隆年间,正门上方悬有“章氏宗祠”四个镏金大字,题款为“同治二年”,落款为“鄞县章鋆”。章鋆(1820-1875),字酡芝,号采南,浙江省鄞县(宁波)人,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状元及第。祠堂东边便是“宝新学校”旧址,该校成立初,章业培请鄞州名士齐殿撰手书“宝书义塾”四字,并制成匾额,又作序文一篇,但均于文革期间散失。
  该村尚有“五世同堂”石碑一块,高1米余,宽约50厘米,镶嵌在村老人协会会址围墙上,供人观瞻。这块石碑,为纪念该村百岁老人章谋卿一家五代同堂而立,碑正面是书写“五世同堂”四个楷书,每字均一尺见方,背面刻有“浙江省公署批第1435号”文件,正文为:“原具呈人旧台属公民何奏簧等呈一件,为章谋卿寿届百龄,堂称五代,请给奖建坊赐额,由呈悉准。题给耆民章谋卿硕德耆年四字匾额一方,暨纯阳褒章一颗,仰即转给具领此批。民国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以下则是公具人名字,落款为国民党元老“省长陈仪”,并留印章。当时陈仪手书“硕德耆年”四字匾额及纯阳褒章,据该村老人回忆,已在文革中遗失。
  在《陇洲章氏宗谱》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陇洲章氏一族的历史及变迁:章氏始祖可追溯到南唐时代,其一世祖为章仔钧,身居要职,15个儿子在朝廷中均为官员,在当时,其家庭可谓显赫一时。宋时,曾任台州知府,后官至丞相的章得象,便是陇洲章氏先祖。章氏先祖移居台州,是否因为章得象曾在台州为官而留恋于当地山水,而遗训后人居住此地?不得而知。
  在宗谱上,我又发现一篇《章氏家训》,为仔钧亲手撰写。现全文抄录如下:“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败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言,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筋力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解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而祀吾茔乎,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戒石具左,朝夕诵思,切记切戒。”这段短短二百余字的文字,把居家宜忌,说得透彻易懂,细细体味,对现代家庭生活,也有借鉴作用。前几天看到《中华家训》一书,发现该家训赫然收于其中,与《颜氏家训》同列前后。
  宗谱中,尚有大量名人撰文,以宋为最,著名的有苏轼、黄庭坚、范仲淹、朱熹、宋濂,及南宋曾为台州太守、后任礼部尚书的“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等人的序及诗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孔丘村位于山坳之间,从远处看,特别是从低处看,很难看到山上隐有一村,直到近处,方可看到几户人家,至村边才看清庐山真面目,真应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高处看,该村如一块碧玉,环山傍峰,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早在200多年前,章氏先祖中便有风雅之士,他们追景查胜,组成了“陇洲八景”,分别是:“陇洲瀑布”、“茅桥踏雪”、“东湖渔歌”、“小楼秋月”、“陇山樵唱”、“双虹落涧”、“莲塘垂钓”和 “蓝田夕照”,并分别以诗附和。今天,已有好多景点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我们仍可从留下来的诗句中寻找意境。
  其中,“东湖渔歌”写道:“欲识湖光路向东,一竿坐钓老渔翁。音留古树荒村外,唱到斜风细雨中。欸乃歌残山水绿,桃花吹满蓑笠红。孤舟落日不归去,和月声声曲未终。”这种悠然自得的怡然之情,可能,与当年其祖章廷可移居陇洲时的心情是一脉相承的。
 此文由上海 庄天佑 提供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