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章氏家族“有人”
——读小册子《石镜清辉》

章亚光


  本文标题中的“有人”,指有才干的人,有作为的人,是个褒义词。官场上也有“有人”一说,用来“开后门”的,是个贬义词。生活中,也常用到这个词,如:你知道局长办公室里“有人”吗?你在外面玩,家里“有人”吗?等等。可是,《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没有这个词条。我不是语言学家,对《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不收这个词,解释不了。
  2017年9月11日下午,我从老干部活动室看下象棋回家,见桌子上有本小册子,老伴说成业送来的。我大体翻看了一下,方知这本小册子是胡成业编辑、华阳镇人民政府印的。其中收了我的一篇游记,所以胡成业要上门送本书来。
  次日,我从头至尾认真阅读一遍,直觉华阳镇政府可能想要开发石照寺,而请胡成业编了这本小册子,先造造舆论。华阳镇如能开发石照寺景区,这是大大的好事,将为我县创建旅游强县作出一份贡献。对此,县委、政府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不然,仅靠华阳镇自身力量去开发,或许有一定难度。当然,招商引资也是一条路子次日,我从头至尾认真阅读一遍,直觉华阳镇政府可能想要开发石照寺,而请胡成业编了这本小册子,先造造舆论。华阳镇如能开发石照寺景区,这是大大的好事,将为我县创建旅游强县作出一份贡献。对此,县委、政府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不然,仅靠华阳镇自身力量去开发,或许有一定难度。当然,招商引资也是一条路子。
  早在2008年6月27日,我依据在县政府于同月23日下午召开的“绩溪县古城旅游规划座谈会”上的发言, 整理成《关于石照寺与南门外牌坊群的旅游规划之我见》一文。此文后收入拙著《名村与名城》(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次印刷,第129—132页)。时间如流水,一幌又过去8个年头了,如今看到有点动静,我很欣慰。文中有关石照寺部分,我的构想如下:
  (一)景点名称:石照寺。
  (二)景点范围:从石照寺村沿小溪向南至川源出口接华龙公路,包括石照山、石屋山、东山公园反背
(绩溪方言:反培。下同)等小溪两侧的山峰;沿华龙公路向西至紫园景点、上马石村,再达丁岭。
  (三)规划内容:一是恢复石照寺,建大雄宝殿,总体规划应大于原寺,招募僧人;二是恢复石镜前的石照亭;三是从华龙公路的川源出口处沿山脚开通公路,直达石照寺,约3华里;四是在小溪旁建设度假村,小型、多处,还可考虑建设养老公寓。此处是真正山清水秀的地方,
(今再加一句:是真正的天然氧吧)溪水又常年不枯,适合各种人群休憩养性;五是整治小溪两侧村落(含华龙公路两侧的新牛屋山村、上马石、丁岭脚等)民居外观改为徽派式样;六是修葺丁岭和丁岭亭,以及东山公园反背的道路;七是建诗词碑林,不限于写石镜、石照寺、石照山的诗,字要请真正名家书写,不能滥竽充数,更不能出现错字,避免贻笑大方(东山公园的牌坊上就有个错字,繁体字鍾错为鐘)
  古时,华阳镇有十景之说,“石镜清辉”是其中之一。因为绩溪县是唐永泰二年(766)由歙县所辖的华阳镇析置,所谓“华阳十景”,其实是“绩溪十景”。其中“石镜清辉”,倒是在华阳镇域内,其范围包括石照山,石照山麓的石镜、白泉,以及石照寺。石照山亦称石镜山,石照寺亦称石镜寺。老百姓好像都称前者而非后者。石照山的最具特色之处,是鬼斧神工,造就了石镜。清代徽州学者程鹏诏在《鸡泽脞录》中写道:
  石照山在绩溪县之东,峭石壁立,方广二丈,光可鉴物,与九江琵琶亭下碑相似。(转引自屯溪方任飞:《石镜随笔》,原载文艺杂志《艺谭》,收入《石镜清辉》)
  石镜还有个传说,它能照出人生三世,忠肝义胆,狼心狗肺,皆能照个明白。这当然不可信。但“光可鉴物”是真实的。1999年农历正月十四下午,我陪老伴去游石照山,两人曾在石镜前仔细观察,镜面平滑,光可鉴人。我侧身一望,对面山峰景色,以及村中的小阳楼,镜面隐约可辨。小册子收入的拙文,就是那次出游后写的,原题《春游石照山》,文字稍长,曾发表于《皖东南报》;又被《经济日报》驻重庆记者站副站长胡晓编入《情在黄山》,经济日报出版社;再被县委办公室主任程怀銮编入《徽州情》,人民日报出版社。
  石照山地处绩溪县城东对面山——梓潼屏的反背,相距约2·5公里。梓潼屏,现开辟为东山公园了。
  这本小册子,除前后的图片7页(面。下同),编者写的前言、目录、后语6页,以及介绍“华阳十景”2页外,正文只有49页,是游记、诗词和景点简介,其中游记7篇,诗词44首,景点简介6篇。除抄录《徽州府志》、《绩溪县志》等不计外,作者共有44人,涉及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当今,跨越1400多年。外地有5人。所有作者中,历史上名声最大的是曾任绩溪县令的苏辙。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进士,官尚书右丞、门下侍郞。与父恂(1009—1066。字明允)、兄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嘉佑进士),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参阅《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第641页)
  苏辙因受其兄苏轼作诗“谤讪朝廷”一案的株连,于元丰八年(1085)被贬到绩溪这个小小的山城当县令。当县令时间不到一年,但现时仍留有苏公堤、来苏桥等古迹。苏辙到任视事三日,就偕官员出游石照山,并赋诗二首:
  1、行尽清溪到碧峰,阴崖翠壁尽杉松。故留石照邀行客,上彻青山最后重。
  2、雨开石照正新磨,鸟度猿攀野客过。忽见尘容应笑我,年来底事白须多。
  章氏家族的作者有7人。现按小册了编排顺序介绍如下:

一、游记:

  章洪俊:《石镜清辉照三世》。他属县城“西关章”,“西关章”是瀛洲村始祖运公第3个孙子授公之后。他是运公27世孙,原是县体委干部,曾荣获全国先进体育工作者。已故。
  章亚光:《石照山色》。本县瀛洲人,始祖运公28世孙。著有《法苑求索》、《徽州情结》、《名村与名城》、《往事不如烟——我的博文集》;主编《绩溪县法院简志》(打印本)、《徽州古村落——瀛洲》、《绩溪县工商行政管理志》、《绩溪县城建志》;是1998年版《绩溪县志》编纂、法律顾问,2011版《绩溪县志》撰稿人员。绩溪县人民法院退休干部。
  章恒悰:《石照山的传说》。他同属“西关章”,运公28世孙,原是华阳小学特级教师。据说,全县小学教师当年唯他一人是特级教师。著有《教坛耕耘录》,主编《“立美育人”研究专集》。已故。
  章毓祺:《石照寺》。他同属“西关章”,运公29世孙。原在商业部门工作,画家,有《绩溪县城古迹》画集问世。退休后居县城南门头。
  章伟:《石镜山白泉》。他同属“西关章”,原在文化部门工作,曾创作歌曲《捎个喜报到北京》,词、曲由他一人所作,收入《安徽歌选》(1956年);又与他人共同创作剧本《蚕乡红梅》(1974年)、《戏丑图》(1982年);与他人共同编辑《胡适家书手稿》(1987年,安徽美术出版社)、《绩溪县地名录》(1987年)、《胡适家书手稿增补本》(1989年,安徽美术出版社)。他与胡继辉合写的《龙川胡宗祠的建筑与花雕》,发表于《光明日报》1984年8月22日。龙川胡氏宗祠于1988年1月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与胡继辉功不可没。已故。

二、诗词:

  章廷炯:《石照山》。据嘉庆《绩溪县志》载:章廷炯,字明也,号梅坪,西关人。岁贡生,性恬澹,贫不为累。为文有精思,掐擢胃肾。诗则典瞻刻画,不入甜俗。所著有《半笠樵吟》《浙游诗集》。(2010年点校本,黄山书社2010年11月第1版,第332页)
  章照:《石照山》。嘉庆《绩溪县志·人物志·文苑》有章炤。我查《现代汉语词典》,炤的释义只有两个字:同“照”。“炤”与“照”同音。(商务印书馆,第5版,第1722页)据此可以断定,章炤就是章照。嘉庆《绩溪县志》载:章炤,字子临,西关人。康熙中岁贡,幼著英敏,读书日可盈寸,学问淹洽。诗宗陶、孟,文则酝酿深醇,吐则古雅学博。马廷桂、田家修开诗社,延主吟坛,平居非诗文不交。义笃友于,赀产因之匮乏,而陶陶之致不改。著《来学轩文集》、《先儒语要》、《古今名家文集》、《后场典则注释》若干卷。”(同上,第328页)
  上已述及,《石照清辉》小册子,共收有44人的作品,其中绩溪章氏家族有7人,占近16%。小册子中的现代人,共有13 人,章氏家族有5人,占近40%。如今在全县近18万人中,5个大姓为胡、汪、程、章、周,(参阅汪后华:《千年一叹古坦头》。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年10月第一版,第284页)章姓排在第四。绩溪章姓人,除章家湾章姓人以外,绝对多数都是瀛洲村章姓始祖运公的后裔。章家湾原属宁国县金沙乡,1956年3月随金沙乡划到绩溪县。
  运公出身官宦世家,为避方腊(?—1121)之乱,于宋宣和二年(1120)偕同祖母、母亲从浙江昌化览村逃来两山夹一坞的油坑,本人或后人移居油坑出口,即油坑口,又称瀛川、瀛洲。览村章姓人来自福建浦城,是浦城3世祖仔钧公第4子仁嵩公之后。仔钧公《家训》,全篇196字,第一句就是“传家两字曰:读与耕”。绩溪仔钧公的后裔,遵循祖训,在读字上下了功夫。古代,运公后裔出了两位进士,一是瀛洲人章瑞,运公14世孙,明弘治十二年(1499)己未科三甲第191名;二是镇头人章洪钧,运公27世孙,清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二甲第22名。(参阅《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一版。这本资料比较权威。转引自耿培炳编著:《古城绩溪》,现代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第145—146页。但此书将两位进士错为“西关章”人了,见该书第045页)。现代,出了一位院士,章基嘉(1930—1995),瀛洲人,运公29世孙,中国工程院院士(详情见拙作《怀念章基嘉院士》。此文先于2008年收入《瀛洲章氏宗谱(下卷)》;继由浦城章氏文化研究会编入大型图书《天下章氏》,16K道林纸,彩印,同年12月;又收入拙著《名村与名城》,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9年6月)
  嗨,绩溪章氏家族,有人!
  不过,作为老家油坑口(瀛洲)人的我,要有自知之明。同属瀛洲镇、与油坑口相距5华里的坑口(龙川),二者相比,我们就差远了。胡姓是绩溪第一大姓,我们章姓与胡姓也是无法相比的。
  坑口(龙川),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古代,绩溪出了3个尚书,户部尚书胡富,工部尚书胡松,兵部尚书胡宗宪,全是胡姓人;胡富、胡宗宪同是坑口人。坑口有个“奕世尚书”坊,就是为他俩而立,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于进士,根据上列《古城绩溪》转引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其中胡姓人本籍13人,寄籍2人。(同上,第145—147页)明清两朝胡姓15个进士中,坑口约有一半。还有湖里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现代,上庄出了个胡适,头戴36顶博士桂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被家乡人民誉为“中国现代圣人”(参阅绩溪县胡稼民教育思想研究会编《中国现代圣人——胡适》,2011年)。再是出了个胡锦涛,龙川人,1992年当选中共中央常委;2002年起,连任两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按,中央军委主席2004年始任。据2011年版《绩溪县志》第四十三章《人物》“特载”胡锦涛简历。北京方志出版社,第1421—1422页)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不是“混混儿”之流,但也不是很有才干、很有作为之辈。老叟82了,个性乐观,但毕竟时日不多了。我寄希望于下一代章姓人,愿他们牢记《太傅仔钧公家训》,认真实践,发扬“读与耕”、“俭与勤”、“让与忍”的章氏精神,爱国、爱家,为国、为家,善待自己;培养人才,多出人才,报效国家,光宗耀祖。

2017年9月28日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