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奇葩——坂山曲艺《大腔戏》

仁郁公裔孙 坂山19世大武 20世立海 21世盛德 整理


  古朴的坂山村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它是曲艺《大腔戏》的故乡,几百年前的元代民间艺术瑰宝在这里扎根传承;这里居住着原创者的后裔子孙,他们一代又一代守望着先祖创设的珍遗。



南平市西芹镇珠地村坂山曲艺演奏队
品不尽故土乡音,忘不掉民俗风情,古老的建筑会让你流连忘返,民俗风情会让你感受到和谐魅力所在。走进静谧的坂山村,无论是喜庆节日还是闲暇饭后,都能时常听到阵阵喧闹的锣鼓声和悠扬悦耳的歌唱旋律,这便是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曲艺——坂山《大腔戏》。
  据民俗文化研究机构和有关专家考证推断,坂山民间曲艺是章氏先人编创,供百姓演唱的古代南方弋阳戏种,约在五百年前随南唐太傅章仔钧(字仲举,号彰艮)后人章永俭三子一道进入坂山,伴随着章氏后人在此度过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现今还留传有二十多出曲目的完整原始剧本,真是难能珍贵,具有较高的学术文化研究价值。
  据清道光十八年(1839年)坂山第十三世孙章扬蔚手书载:“汉川收集民间善良故事编织工尺谱曲艺在元至顺庚午年二十四卷编毕入民间军中的曲艺为了和平为了天下太平人人有剧本的生活安居乐业汉川南京学院主教三十五年朝半编成戏曲后有二十章傀儡曲章仔钧的战胜曲改编为闹台谱朝半将药书地理书命相书历史书曲艺书百卷儿孙”。《大腔戏》创立于元至顺庚午年(1330年),源自民间,由元朝时任中部侍郎主考官章汉川根据民间故事和军队古乐改编而成。


发现于《秘传小儿痘症治
诀》中的曲艺创作史料记录
(大顺提供)

章汉川系五代十国王审知时期西北面行营招讨制置史、南唐太傅仔钧公第九世孙,在其任南京学院主教期间,收集民间故事,编辑工尺谱共二十四卷,后其次子章朝半根据其著本改编成二十章傀儡戏曲,并将祖先仔钧公的战胜曲改编为闹台曲谱。明朝中叶由嫡孙章永俭、章子兴父子随迁传承。演出采用古老的坐唱方式,唱腔和帮腔相结合;伴奏乐器不用丝竹,以打击乐为主,唱法徒歌加哼唱,唱腔融合着方言,具有明显早期弋阳腔的艺术特点,属于古代弋阳戏种之一。剧本的内容丰富广泛,有《大八仙庆贺》、《观音送子》、《田公下凡》、《彭祖讨寿》等20多曲目,唱谱都富有优美的旋律,唱词内容包含着生动的故事情节,表达了人民们淳朴的美好祝愿,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逢村里重大节日,村民生日、祝寿、取名、乔迁、婚丧等红白喜事活动都会进行演唱。演出时场面十分热闹,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还多次应邀到外地乡村演出和参加重大社会活动义演。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继承培养了众多出色的民间曲艺人才,在坂山村近600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始终相依相伴,成为村民们敦亲睦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但在“文革”期间,由于演凑的乐器、道具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剧本被烧毁,曲艺演奏活动曾一度中断,濒临失传。改革开放后,坂山曲艺的演奏逐步得到恢复,而原来的老艺人却已故去,少数健在的艺人也都年事已高,很多曲谱与原有唱腔唱法有所失真,年青的传承人有待发展。目前,坂山曲艺的传承发展状况和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当地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2011年已将坂山《大腔戏》这一极富地方特色的曲艺,列为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投入数万元资金,成立“坂山曲艺队”,重新购置乐器道具、设计配置服装,扩大成员,选拔培养中青年传承者,并积极创设条件,宣传保护好这项民间传统文化,提高美誉度。
  我们深信,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大力宣传保护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族人的认真传承下,不久的将来,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定会重放异彩,坂山《大腔戏》定会大放光芒。

网站管理:章寿发  E-mail:z_shoufa@hotmail.com